“手打陰陽板,鑼鼓鬧喧天。木人耍雜技,大家都來看……”暑假期間,在河北滄州吳橋雜技大世界,河北省級非遺項目獨臺戲表演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獨臺戲起源于唐朝,又名扁擔戲、嘟打戲,是一種集戲曲、曲藝、口技 ......
視頻詳解傳統工藝、開課介紹產品內涵、請非遺傳承人走進直播間為網友答疑解惑……非遺品牌進行一系列“觸網”嘗試,拓寬傳統工藝產品的宣傳平臺和銷售渠道。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門日前印發《關于推動 ......
7月24日至26日,來自摩洛哥、坦桑尼亞、尼泊爾等國的浙江工業大學留學生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開展“感知傳統文化體驗非遺魅力”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體驗皮影戲、竹竿舞、竹編技藝、稻子脫粒、珍珠蚌解剖等鄉村特 ......
“七做一回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后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 ......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北京時間7月23日4時07分將迎來大暑節氣,此時節,熱浪滾滾,萬物如同被蒸煮,我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天津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公歷每年7月22日至24日,當 ......
今年35歲的武楊是一名中式油酥點心師傅,從業十年來致力于將面塑手藝融入傳統中式酥點,并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設計制作出形色味兼備的新式酥點。武楊的不少作品都來源于對傳統文化的不斷探索。“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制作 ......
同為軍人,知道我們之最間大的區別在哪里嗎,你們按照可能的結果來決定自己的行動;而我們,不管結果如何,必須盡責任,這是唯一的機會,所以我就做了。------劉慈欣《三體》 今天這個節日的榮耀,屬 ......
2007年7月12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視察虹口時指出,虹口是“海派文化的發祥地、近代文化名人的集聚地和進步文化的策源地”。 上海市虹口區十三屆政協以來,開展了以“弘揚海派文化、留住城市記 ......
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是“中國梅花拳文化之鄉”。暑假期間,當地許多青少年堅持習練梅花拳,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傳承非遺文化。梅花拳亦稱梅拳,是中華武術中優秀拳種之一,因其拳分五勢,正合梅花五瓣之形,故取名“梅 ......
“節到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自7月16日起,“三伏”大幕正式開啟,進入“燒烤+桑拿”模式。民俗專家表示,進伏這天的飲食一般有講究,南北稍有差異,比如北方人會吃餃子,南方人習慣吃餛飩。 ......
7月10日,“年華易老,技·憶永存——第四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顧展”在國家圖書館落幕。為期一個月的展覽通過“認識非遺”“為什么記錄”“工作回顧”“優秀成果展示”和 ......
小暑、大暑,誰的“火力”更勝一籌? 來源: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9日 05:46:10 原標題:小暑、大暑,誰的“火力”更勝一籌? 小暑至,盛夏始。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從夏至的第三個庚日開始 ......
生活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碗窯村的徐榮洪是當地徐家窯的第五代制陶藝人,也是非遺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的傳承人。泥料制備、拉坯造型、濕坯裝飾、雕刻填泥、高溫燒制、無釉磨光……要想做出精良的紫陶工藝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北京時間7月7日10時38分將迎來小暑節氣,此時節,溫風已至,暑氣正濃,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天津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公歷每年7月6日、7日或8日,當太陽到達黃經105 ......
小暑節氣快到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也不遠了,天氣是越來越炎熱,身體水分流失非常快,我們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溫的措施,多吃點時令水果也是很有必要的,鮮嫩有營養,能補充流失的水分,更加有利于消暑。那么小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