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丁三,1953年3月10日出生,漢族,籍貫重慶奉節,大學學歷,中共黨員。
大學本科歷史專業,1979年開始在北京市文物局工作,歷任首都博物館保管部保管員、副主任,陳列部副主任,資料室主任兼館學術秘書,副館長, 1999年調《收藏家》雜志社,現任《收藏家》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兼執行主編。原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藝術職業培訓專家組成員、中央電視臺二頻道《一槌定音》欄目專家組成員,北大資源學院文物系教授,博寶藝術網外聘專家。
《收藏家》不是做純學術的東西,純學術的東西非專業的人看不懂,但是我們又不會搞得很市場化,純市場化的東西太俗,太通俗的東西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因此,《收藏家》的內容定位是在“專業性”和“市場化”之間尋找平衡。
我們的雜志曾經被評為“碎紙率最低的雜志”,有些雜志是上火車時買一本,下火車就扔了。我們這個雜志是要你很休閑、靜下心來仔細看的東西,基本上買我們雜志的人都保管得非常好,他的收藏價值很高。曾經有一個畫家到一個非常偏僻的小縣城的一戶人家里看到我們的雜志了,他感到很好奇。這個地方還有這種雜志,他要去拿,人家把他擋住了,說我這本雜志很珍貴,你要想看的話先把手洗干凈,不要把我的雜志弄臟了。就是說十年前的文章現在還有人看,專業人士或資深人士對一些收藏品真偽的判斷文章會有人一直在看,讀者利用這本雜志為他的收藏提供幫助。
我們的雜志強調文化,但我們不是特學術的雜志,我們比較注重雜志的文化品位,所以它能吸引一部分中產階級以上的讀者,我們的受眾群體主要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在我們這投放廣告的客戶心理也不一樣,他們不是看我們的發行量,看重的是我們的受眾群體。
【媒中媒】:《收藏家》雜志社的運營機制是什么?
鄧丁三:我們雜志是國有機制的,主管單位是文物局,但是雜志社屬于自收自支的,從創辦雜志開始國家就沒投過錢,完全是市場化的,文物局一分錢都不給,我們甚至還要給文物局的主管部門上繳一些利潤。
【媒中媒】:《收藏家》的廣告運營模式是什么?能為廣告主提供哪些增值服務?
鄧丁三:我們一般不通過廣告代理公司作,我們的廣告客戶相當固定,像國內有些大品牌公司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固定,到時候他們的廣告就來了。比如藏品拍賣會的廣告,每場拍賣會都必須要做公告,要公示大家拍賣公司要做什么事了,這種公告廣告登在其他雜志上沒什么意義,它不是對黨政機關領導的,也不是針對廣大群眾的,它要針對收藏這類特殊的群體,所以這些拍賣公司就會我們這類雜志投放廣告。
【媒中媒】:平面媒體今年普遍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收藏家》的廣告有什么影響嗎?
鄧丁三:沒有影響,我們跟別的雜志不一樣,我們是跟藝術市場有關系的,跟其他類型的傳媒沒關系,藝術市場好我們的雜志就往上漲,從去年開始我們雜志廣告就呈上升趨勢,總體上升幅度不到10%吧。藝術品市場越好,我們雜志廣告上的就越快,你像原來索斯比拍賣行都不在中國作廣告,因為他們覺得它的東西中國藏家買不起,現在不一樣了,有中國人有錢買它的拍品了,于是索斯比也到我們雜志做廣告,像CHRISTIE'S其他一些國際拍賣公司也在我們雜志投放廣告,他們看中的是我們雜志的買家群體。
【媒中媒】:除了廣告,《收藏家》雜志有沒有意向做一些論壇?
鄧丁三:基本沒有作。但是我們對一些專業論壇有報道,我們的報道也是比較專業的報道,是從專業的角度考慮的,我們一般不搞炒作,新聞性的東西也有,像神州六號升空,但是這樣的內容很少。我們雜志的創刊號曾經炒到400多元一本,現在有人想買還沒有,我們前十期的雜志你用原價都買不到,都要高出原價很多倍才能買到。因此,我們雜志擴刊不降價,只會漲價。
【媒中媒】: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對手有哪些?
鄧丁三:我們雜志幾乎沒對手,《收藏》以大眾收藏為主,目前它正在從低端往高端上走,基本上構不成威脅。中國收藏類的雜志一個是《收藏》、一個是《收藏家》,都是1994年創刊的,已經創刊十一年了,幾乎與中國拍賣市場同步,《收藏》原來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內容都是面向大眾收藏這個受眾群體,所以定位相對低端;而《收藏家》是面向高端群體,可以說,《收藏家》的“底線”幾乎與《收藏》的“上線”擦邊。
但是《收藏》雜志開始往高端靠了,因為高端市場好,低端市場越來越萎縮,但是他有一個先天的弱點,就是他辦雜志的這些人不是專業人士,目前為止,所有面向收藏受眾的雜志,嚴格意義上講只有我們雜志是真正的專業人士在搞,我們這些人大部分出身在博物館,都是搞幾十年文物的,你拿個假東西我們基本上照片一看就扔一邊了,而他們的雜志上經常出現假東西,因為他們本身不是專業出身,他們看不出來。我要求我們的編輯人員要提高業務修養,提高業務素質,自己真看不懂的,要請教專家,現在有些炒作的東西太不專業了,等于是幫著作假的人作廣告。
目前搞收藏的人本身修養在提高,他們對媒體越來越苛刻,要求越來越高,你不專業人家就不看你的雜志了。
【媒中媒】:您如何看待互聯網等新興媒體?
鄧丁三:網絡媒體和平面媒體不是一個概念。對于一定的人群來講上網只是為了工作,而翻閱雜志可能是休閑,是一種品位。上網絕對不是一種有品位的表現,所以有錢人寧愿在一個很舒適、很安逸的環境中去翻閱雜志,絕不會跑到計算機前去上網,上網是小孩子愛干的事、年輕人愛干的事。比如說,平面傳媒它的圖片印出來的效果是你網上沒法達到的,我們的受眾群體要看細節,在網上看不清楚,讀者會著急;再一個,由于電腦是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很多上歲數的人他不熟悉,而搞高端藝術的人群中很少有年輕人,一件東西都上千萬,年輕人誰買的起?所以他寧可抱著一本報紙、一本雜志坐在沙發里,他不會跑到電腦上去找。所以上網的人都是相對年齡比較小的,或者是出于工作目的。
【媒中媒】:《收藏家》明年的經營方向會如何調整?
鄧丁三:我們的基本原則是穩定發展,雜志要做到讓人家覺得是有用的,有些雜志單純追求時尚,比如時尚類雜志的封面都追求視覺沖擊力,而我們不同。很多雜志都追求這種視覺沖擊,我們內部好多人都說,《收藏家》的封面得改一改,一點視覺沖擊力都沒有,但是當你把好多雜志排放在一起,你一眼就能看到《收藏家》雜志,因為別的雜志都成了“花墻紙”了。我們雜志每年都有一些小變化,但是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