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村至今尚保存有224幢完整的徽派古民居,以及眾多飛檐翹角、突兀多姿的古祠堂等建筑,被譽為“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2000年,西遞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10月30上午,第二屆中國(淄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大會在齊盛國際賓館開幕...
《十年,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特藏數字化終完成,5.3萬卷全部無償共享,一鍵直達》,這篇發布于2017年8月的微信公眾號文章,至今仍然不斷被轉發、閱讀。 ... ......
戴上VR眼鏡,能在虛擬的大報恩寺遺址公園里玩“密室逃脫”;南京云錦“遇上”數字化技術,能讓游客沉浸式體驗色譜和紡織工藝;傳統黑板搭載智能設備,能實現課件、動畫演示等多媒體教學……文化與科技融合,會迸發怎 ......
中國漢字產生很早,對中國早期歷史和文化記憶產生了深遠影響。目前,漢字是世界上唯一還在作為官方文字使用的表意文字。漢字在使用和傳播上的特點,導致了歷史、文化記錄的向心性,這是中國統一的基礎。 ......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 ......
“抗酷暑練三伏傳承大師經典”旬邑縣文化館的三樓從去年起掛起了這樣一條橫幅,用來激勵何愛葉和她的團隊保質保量的完成縣上交代的任務——旬邑縣為紀念享譽國內外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傳奇農村老太太庫淑蘭,專門修 ......
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黃梅戲折子戲現場競演在南寧舉行...
近日,“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在京舉行。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楊小偉,文化和旅游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 ......
小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 ......
父親節(Father's Day),顧名思義是感恩父親的節日。約始于二十世紀初,起源于美國,現已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地,節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異。 最廣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 ......
芒種,又名“忙種”,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起始。斗指丙,太陽黃經達75°,于每年公歷6月5-7日交節。芒種,是“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的意思。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 ......
楊瑟嚴故事,一千三百多年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崇明人民在海島獨特的歷史、地理、文化、風俗的長期浸潤下,創作了許多故事,并廣泛流傳,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間故事寶庫。在這些民間故事中,機智人物楊瑟嚴的 ......
“吳王夫差”青銅劍、“齊公”銘文青銅鼎等近200件山東文物精品,19日亮相國家博物館展出,其中有60件國寶級文物。...
五一小長假期間,2019上海(國際)花展·花漾徐家匯舉行。活動首次以徐家匯商圈核心區域橫跨肇嘉浜路、天鑰橋路的整個空中人行天橋以及商圈內跨越車行隧道的地面人行廊橋為基礎,以上海國際花展歷屆主題花及各類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