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款心靈社交軟件,SoulApp著力于消解中國青年的精神孤獨感并傳播正能量。在Soul上,可以看到95后并不是只向潮流新鮮的“舶來品”靠近,他們對戲劇等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與天生的親近感。紹劇演員小趙年僅19歲,憑借著對戲劇的熱愛與不懈努力,在青年比賽中獲得金獎獎杯,后又前往巴黎參加了“第八屆中國傳統戲劇節”。Soul見證了他戲劇生涯已取得的斐然成績,也記錄著他為追求夢想付出的艱辛努力。
紹劇起源于明末,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戲劇,也是浙江三大劇種之一,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耳熟能詳的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就是紹劇演員出身。小趙的家鄉是紹興,紹劇的發源地,他的父親就是一名紹劇演員。在父母的支持下,小趙12歲就進了劇團,開始了學紹戲的生涯。“在最初,我還沒有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宏圖遠志,這個目標對那時的我來說太遠大了。純粹是喜歡,因為熱愛,所以一堅持就是這么多年。
在劇團的生活對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可堪枯燥且艱辛,每日除了按部就班的練功外,還要補上一兩節文化課。每天早晨第一節課他們就要開開嗓子開始練唱念,為日后唱戲打基礎。除此之外,還要練身型、學習刀槍棍棒這些武器的用法、練毯子功。戲劇作為一門享譽中外的藝術,對演繹者的身型要求很高,甚至肌肉線條的美感也在身型要求的范圍內。為了練出好看的體態,他們被要求擺好一個動作,由身訓老師去將他們的動作調整至標準,然后就這么一直定著,直到肌肉形成記憶。
因為迅速的進步和不甘落于人后的堅毅信念,身訓老師開始教小趙練戲。在別人還在繼續苦練毯子功的時候,小趙已取得了參加青年戲曲比賽的資格,并收獲了一個金獎獎杯和第一的獎狀。“這是我獲得的第一份榮耀,格外值得紀念。紹劇是我所喜歡的事物,能堅持我所愛的事物就是我的夢想。”
正是出于這份對紹劇的熱愛,小趙并未因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反而愈發勤學苦練。去年,小趙在巴黎參加了“第八屆中國傳統戲劇節”。去參加戲劇節的人很多,他們演繹的劇目是紹劇里非常有名的《三打白骨精》。由于資歷尚淺,小趙僅僅扮演了一個翻跟頭的小角色,但謝幕時看著臺下熙熙攘攘的觀眾齊齊鼓掌的時候,那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小趙回想道:“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帶出了國門。魯迅先生筆下‘永遠忘不了看到最好的社戲’被我帶到了國外,它被世界各地的觀眾所喜愛,所有人都為它喝彩,它是最好的文化,它是我們的文化。如果說從前學紹劇只是因為熱愛,這次的法國之行讓我突然感受到背負重大使命的責任感。”
從法國回來后,小趙練功愈發刻苦,除了基本唱念走跳他還自學了變臉,一切的一切都朝著“做最好的戲者”的目標靠近著。一年后,原以為再也練不好毯子功的小趙,跟頭已經超越了這屆所有人。努力不會白費,機遇也隨之而至,小趙迎來了戲劇生涯里第一個重要角色,紅孩兒。
作為著名的反派,紅孩兒戲份極多,但角色難度又很大,要后空翻翻上桌子。機會來之不易,小趙篤定心思決不放棄,每天都在背臺詞記動作,神經一直處于緊繃著的狀態,“那是我最想放棄的時候,可咬咬牙又堅持下來。”由于幾天的高強度訓練,他演出時四肢仍然疼痛,但在謝幕時,作為重要角色站在前排接受觀眾掌聲的榮耀感,他覺得一切都值得了。所謂天道酬勤,大抵如此吧。
白駒過隙,小趙學戲已經7年了,占據他目前人生的近三分之一。“我年僅19歲,堅守在舞臺的第一線,不出意外,未來的人生都要陪伴戲劇度過,在時光的打磨下變成越加出色的戲者。”但與此同時,小趙也有深深的擔憂:“相比因為唱功不夠沒有人聽,劇本不好沒有人看,我最擔心戲曲會不會被這個時代遺忘。我不知道到那個時候,還有沒有年輕人愿意看我的戲。我害怕堅持了幾十年之后,會面對空無一人的禮堂獨自歌唱。”
小趙的擔憂也是老一輩傳統藝術家的擔憂。在他們看來,現在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娛樂方式,新的審美態度,甚至新的生活理念,而這些本該珍貴的古老藝術,隨著時光流轉,似乎正在逐漸消失在年輕人的視野里。但事實并非如此。Soul廣場上每天有無數條古風歌曲的95后翻唱,他們尤其癡迷其中的戲腔部分。青年人可能缺乏幼時戲劇的熏陶,并苦于經濟能力無法支持他們親身走近劇院,也沒有渠道向老藝術家表達自己對傳統藝術的向往,所以才造成了像小趙這樣的擔憂。思想代代更新,而文化傳承之本心不變。Soul上的中國新一代青年人,用對戲曲的熱愛告訴他,不用擔心。
戲曲,古箏,評彈,蘇繡,Soul記錄著95后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與向往,對傳承國粹有著的強大使命感。Soul不僅是見證者,更有幸通過平臺的力量,助力青年一代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