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流浪漢沈巍在幾個短視頻平臺走紅。因其談吐不凡和文化涉獵廣,被網友貼上了“國學大師”、“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等標簽。3月20日,近百名主播微商聚集,許多網紅美女都爭先跟流浪大師合照,并且在網絡上迅速傳播。
而后,圍繞這位“流浪大師”的身世,各種悲慘的故事被編了出來:博學多才的流浪者、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上海徐匯區審計局的公務員、妻女車禍過世……路數大概是怎么慘怎么來。
流浪大師啥背景?
據@新聞晨報 記者采訪當事人稱,網絡上有關他系復旦畢業和妻女車禍過世的信息都是謠言。“我是上海一所普通大學畢業的,確實進入了公務系統,但是我工作停職時還沒有結婚,都說我是因為妻女車禍而精神出了問題,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
沈巍告訴記者:“早上剛醒來就發現大幾十號人在等著我,他們拿著手機對著我拍,我很不喜歡,說句功利的話,他們拿我掙錢,也沒有分給我啊,打擾了我的生活,我這兩天都不敢在地鐵看書,全是人圍著。”
20日,徐匯區審計局工作人員回應,沈巍1986年進入徐匯區審計局工作,1993年起因病休假至今。期間,審計局一直按時足額發放工資。
專家說法
心理專家:他不是大師,只是被刻畫成了“大師”
著名心理專家朱文波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從術業有專攻的角度來講,沈巍的水平離大師還有很遠的距離。
只是,在人們長期的印象中,流浪漢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沒有文化且不勞而獲的人,而沈巍因為讀過大學,且曾是上海徐匯區審計局工作人員,有相當的知識含量,人們突然被這種強烈的反差震撼到,才給予了他極大關注。
他說,事實上,在我們這個多元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好有人發現了一個以流浪的方式來生活的沈巍,這種獵奇的心理導致人們愿意給他貼標簽。
“恰好他的光環,又讓一部分人找到了流量和熱度,這也是正常的。”朱文波說,人都有被關注、害怕被淹沒的心理,所以大量的人去圍觀,去“蹭”,也不足為奇。
“但是沈巍本人的心態很平和,他是由衷地喜歡這種平靜的生活,喜歡讀書。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再去打擾他,更不要去消費他,讓他安靜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社會學家:
勿幫助他,更勿把自己的方式強加于他
原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專家胡光偉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違法亂紀、不突破底線,他都有選擇自己如何去生活的權利。
沈巍選擇流浪,選擇以撿垃圾出售換書的方式,誰也沒有權利去干涉、改正他,或者強行幫助他。
“你覺得他很苦,實際上他活得很快樂。他不需要幫助,他有自己的工資,所以如果選擇強行幫助,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價值觀強加于沈巍身上,嚴重擾亂他的正常生活。”
胡光偉說,一些去蹭熱度、蹭流量的做法,雖然沒有犯法,但這種依靠他的熱度來提升自己的熱度,甚至采取一些手段來炒作自己的行為,不僅不值得提倡,甚至還存在道德問題。
法律界人士:
未征得同意發布視頻和照片,侵犯肖像權
毫達(四川)律師事務所主任、法學博士、律師孫順發表示,一些網友為了蹭熱度、蹭流量,跑去拍照、拍視頻,并將沈巍的照片和視頻在網絡上大肆發布,如果沒有征得沈巍本人同意,這就侵犯了沈巍的肖像權。
其次,若在未征得沈巍同意并支付報酬的情況下,利用他的照片或視頻實現商業目的,則需要依據盈利的形式和額度對沈巍進行賠償。
網友:有病的是我們
多數網友希望網紅們別再打擾他了,為了自己的利益炒作他,最后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