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4日),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召開會議,宣布啟動“天網2018”行動。
據記者了解,“天網2018”專項行動,將由國家監察委員會牽頭開展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由公安部牽頭開展“獵狐行動”,由人民銀行會同公安部牽頭開展預防和打擊利用離岸公司和地下錢莊向境外轉移贓款專項行動,由最高法會同最高檢牽頭開展適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追贓專項行動,由外交部指導駐外使領館開展勸返專項行動。
在“天網2018”啟動儀式上,中央追逃辦負責人指出,監察體制改革后,監察對象范圍擴大,追逃對象也大幅增加,為應對這些新變化,中央追逃辦將組織各省區市,對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進行重新大起底,徹底摸清底數。
中央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委副主任、中央追逃辦主任 李書磊:摸底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不能為了降低任務而擅自做撤案、銷案處理。
記者在會議上了解到,除了摸清底數,近期,國家監察委員會還將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外交部、公安部發布敦促涉嫌職務犯罪外逃人員投案自首的公告,同時繼續發布紅色通緝令,公開曝光驚擾一些重點外逃人員,擠壓外逃人員生存空間。
李書磊:要結合天網各專項行動,緊盯重點地區、重點個案,對未歸案的百名紅通,十八大以后外逃的、政治和社會影響大的重點案件,集中力量堅決予以追回。
要著力在“不能逃”上下功夫
記者在會議上了解,隨著國際追逃追贓形勢的發展變化和監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追逃追贓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形勢與任務,剩余案件追逃追贓難度越來越大。
中央追逃辦有關負責人指出,經過四年多集中緝捕,目前,仍有768名國家工作人員在逃,“百名紅通”仍有48人尚未到案,這些逃犯大多外逃時間較長,人證、書證、物證收集起來比較困難。加之其中約70%剩余外逃人員和90%剩余“百名紅通”藏匿在美加澳新,不少人已經取得當地合法身份。
面對這些難啃的“硬骨頭”,中央追逃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繼續鞏固發展“不敢逃”的同時,要著力在“不能逃”上下功夫。在防逃工作上,各級相關部門要落實監察法的新要求,將新增監察對象全部納入防逃體系中,把防逃觸角延伸到國有企業、公辦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等部門,尤其是注意盯住當前扶貧領域反腐敗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形成防逃工作全覆蓋、無死角。同時要與組織、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嚴格落實護照管理、出入境審批等制度。
李書磊:要堅持追逃防逃一起抓,受賄行賄一起抓,追逃追贓一起抓。不管腐敗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緝拿歸案,繩之以法。
?新聞鏈接:“天網”行動三年追回4058人 追贓近百億
2015年,針對外逃腐敗分子的“天網”行動啟動,三年來,我國追回外逃人員人數和贓款數額不斷刷新。
自“天網”行動啟動到今年3月底,我國共從9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4058人,其中,追回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800人,追贓近百億元人民幣。在強大震懾效應下,1300余人主動回國投案自首或被勸返回國,新增外逃人數從2014年101人降至2015年31人,再將至2016年19人,2017年4人,從2014年開始,新增外逃人員實現逐年下降,涉嫌違紀違法黨員干部外逃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2015年4月22日,“天網”行動集中公布了針對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國家工作人員、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等人員的紅色通緝令。
紅色通緝令發布后3天,2015年4月25日,首個到案的“百名紅通”戴學民在安徽合肥被成功抓捕;
2015年5月9日,“百名紅通”二號嫌犯、“億元股長”李華波從新加坡被遣返回國;
2016年11月16日,“百名紅通”頭號嫌犯楊秀珠從美國被勸返回國投案自首;
2017年12月1日,“百名紅通”周驥陽被緝捕歸案,隨著周驥陽的落網,“百名紅通”到案人數達到半數,這也是黨的十九大后一個多月時間里追回的第二人;
截至目前,“百名紅通”已歸案52人,其中,通過勸返手段被追回的有36人,10人通過遣返手段,4人被抓捕歸案,2人通過其他手段被追回。“百名紅通人員”中,排在名單前5位的人員中已有4人先后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