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8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現場
中新網寧波4月13日在古樂悠揚中,模特身著漢服衣袂飄飄;在中東歐水晶工藝展中,水晶藝術品令人心醉神迷……4月13日,2018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浙江寧波開幕,此次展會參展企業突破1500家,“一帶一路”沿線參展國家數量超過30個,中西文化創意產品紛紛“亮相”。
圖為2018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現場
現場,既有長沙館的湖南湘繡,南昌館的竹板烙畫、手繪陶瓷,臺州館的黃巖翻簧竹雕等非遺展品,勁吹“中國風”;又有來自英國、意大利、俄羅斯、瑞士等國的“洋”藝術品“跨越重洋”亮相展區,“人氣”爆棚。
圖為2018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現場 李佳赟 攝
圖為2018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現場
在琳瑯滿目的特色展品中游走,法國設計師聯盟前副主席Arnault Garcia表示,曾經,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貨船源源不斷地從東方駛向世界各大港口,其中所搭載的瓷器、絲綢等藝術品對西方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今天展出的諸多西方工藝品中都帶有‘東方元素’,希望借助此次文博會,中西方‘文化界’能有更深度的交流。”
除了東方古韻的匠心傳承,近年來,“創意經濟”亦在中國風起潮涌。
圖為2018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現場
比如,在故宮博物院展區,“帝后款”手機殼、“正大光明”移動電源等帶著“宮廷配方”的文創產品受到熱捧;在文化智能數字科技主題館中,多家企業推出文化與科技、金融、影視等深度融合的文創“爆款”,靈活玩轉“文化+新業態”……
匈牙利駐上海總領事館商務領事Agnes Karteszi表示,在展會中看到了很多極富創意的中國文創產品,感受到中國在游戲、影視、科技等領域的蓬勃發展,未來可期。
“中國市場非常有吸引力,如今,越來越多的英國文化企業正到中國尋求‘中國機遇’。”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助理林云敏說。在他看來,英國培育、儲備了諸多創意產業人才,而中國則擁有廣闊的市場和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兩國之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希冀通過加深合作獲得“雙贏”。
誠然,隨著國際交流逐漸深入,中國與國際文創市場的合作正從簡單的“文創產品聯姻”進入到產業鏈延伸的新階段,進而打開“深度合作”的新局面。
作為2018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的系列活動,文化產業項目簽約儀式于13日舉行,此次簽約總金額超過7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會場集中簽約項目包含慈溪中東歐琉璃工坊項目、亞洲RAMA集團落戶項目、第三屆亞洲影視文化論壇暨影視衍生品市場啟動項目等21個,簽約總金額約40.1億元,涵蓋影視產業、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