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惠州市入選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成為繼廣州、深圳后全省第三個試點城市。日前,惠州市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試點工作。根據會議印發的《惠州市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方案》,惠州將著力打造現代文化消費新模式,推動文化、體育、旅游等業態消費成為消費時尚,使文化消費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點,力爭2018年城鄉居民的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達10%以上,創建成為全國文化消費示范城市。
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指出,惠州入選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肩負著先行先試、創造經驗、典型示范的使命任務,要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要加快發展壯大文化產業,進一步豐富文化產品供給;要培育擴大文化消費需求,進一步繁榮文化消費市場,為全國、全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有益經驗。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文化設施是文化消費的重要基礎,促進文化消費首先要解決好文化設施的“建管用”問題。近年來,鄧演達陳列室、陳炯明史料館、葉挺紀念館、葛洪博物館等一大批文化設施建成并免費開放服務,惠州城鄉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惠州市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從2010年的392平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1189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城市十分鐘、農村十里”正在形成。
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方案明確指出要扎實推進市美術館、縣區文化場館、鄉鎮文化廣場、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構建完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到2020年,平均每萬人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設施的建筑面積達到1200平方米,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
當前惠州公共文化服務場所設施或多或少存在低效利用現象。麥教猛指出,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特別是居民反饋評價機制和績效考評體系,下大力氣解決好場所設施低效利用問題,堅決杜絕“重建、輕管、少用”現象,讓各種文化場所設施發揮最大效益。
此外,惠州將進一步拓展文化消費補貼方式,從試點工作實施開始采用數字化技術向市民發放文化消費電子優惠券,對市民購書、購票、購買文創產品等文化消費活動進行補貼。根據不同文化消費品特點,對指定項目單次文化消費補貼比例約10%—40%不等。
實施“文化+”戰略培育新興業態
當前,惠州文化產業已形成以文化制造業為主體、文化服務業為新興增長點、門類比較齊全的文化產業體系。這幾年,惠州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續保持在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文化產業成為惠州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方案提出,大力實施“文化+”戰略,推進“文化+科技、+旅游、+互聯網、+傳統產業”等文化與多領域融合發展措施,延伸文化產業鏈條,重塑文化產業價值。要全力推進南昆山星湖小鎮文化旅游項目、永發動漫智慧高新產業園、羅浮山影視文化創意園等文化產業項目的規劃建設。
針對居民消費新需求,加強文化電子商務體系建設,培育數字創意、電子競技、網絡娛樂、動漫、數字音樂、數字閱讀、文博創意產品等新興文化消費業態。其中,方案提到將引導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加快推進東坡糧倉文創空間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全市首個集文化創意、文物建筑、文化旅游、城市生活環境有機結合的文化綜合體。
同時,以4K電視為核心的數字產業也將成為發展重點。方案提出,開展新數字家庭行動,推動4K電視網絡應用與產業發展,建成以4K電視為核心的超高清互動數字家庭網絡,帶動惠州市廣播電影電視業跨越式發展,促進文化娛樂、新型電商、在線教育等新業態新應用蓬勃發展。
搭建文化消費云服務平臺
打開手機里的惠州文化云平臺,不僅能了解和報名全市當前所有的文化活動、演出、課程,還能享受一鍵消費支付、領取文化消費電子優惠券等各類文化消費便捷服務。有了“文化云”,開啟移動智能的城市文化生活不再是難事。
這樣的文化服務將很快實現。方案重點提到,惠州將構建文化消費云服務平臺,整合已有信息化服務資源,以互聯網為載體,運用的新的消費支付技術,以微信、APP等手機媒介為運營手段,構建功能針對性強的以文化商城服務為核心的惠州文化消費云服務平臺。
據了解,惠州文化消費云服務平臺將具備項目申報、機構審核、電子支付、文化消費電子優惠券發放領取、信息查詢、資金監管等功能,居民消費渠道將更加暢通。其中,將充分利用惠州報業和廣電傳媒集團現有資源平臺進行二次開發,建立文化惠民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同時,精選一批優秀文化企業建立特約文化商戶聯盟,成為文化消費優惠券適用單位,通過商家實實在在的折扣讓利方式與財政補貼機制,進一步激活文化消費市場需求。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