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皓
當前,我國處于從發展中大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階段,由大向強、將強未強,全面深化改革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涉險灘、破堅冰、攻堡壘、拔城池貫穿始終,面臨著結構重組磨合期、重大任務攻堅期、能力升級跨越期。觀察一下會發現一些現象還有市場:有的認識表態多、深究細研不夠,以“新體制還得慢慢磨合”作借口;有的思想上固步自封、行動上停滯不前,以“新擔當還得慢慢適應”作搪塞;有的能力跟不上,遇到問題繞道走,以“新作為還得慢慢勝任”當掩護,等等。不難發現,上述種種情況,是不擔當不作為的推責敷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既沒有現成經驗借鑒,也沒有固有答案依循,容不得“等等看”“繞道走”,必須在敬業的同時,更要精業。這不僅是改革轉型所需,也是職責使命所系,還是自我提升所在。毋庸諱言,新時代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與我們息息相關,只有個人的“拔節”,才有有效促進改革的換羽新生。尤其在體制轉換、政策過渡、機制對接過程中,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錯綜復雜、層出不窮,要想打開從“優勢”到“勝勢”的局面,就必須就應拿出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激情干事創業,主動啃“最硬的骨頭”、挑最重的擔子、接“最燙手的山芋”,按照總書記教導的“弘揚‘工匠精神’,營造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在思想上“咬定青山不放松”,行動上“一錘接著一錘敲”,極致求精、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干工作沒有休止符,需要日復一日、深入精進。必須強化“干實、干好、干精”事業追求,打磨屬于自己的“匠心營造”,在實現本領擴容、能力升級中掌握工作制勝的方法,畫好強國建設與個人夢想的最美同心。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