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幸福慢車》正在火熱上映,這部電影讓時速不滿50公里的公益性“慢火車”走上熒幕、走到臺前,也讓一個個溫情的故事抵達觀眾內心深處。如今,在祖國廣袤大地上復興號快速奔馳,公益性慢火車成為“快”時代里“另類”的存在。
幸福慢車是滿足山區人民出行的現實需要。這列滿載人間煙火氣的列車,穿行在偏遠地區的鐵路線上為沿線人民提供出行便利。票價低廉、逢站必停,它是沿途群眾趕集、上學、上班、走親訪友的主要交通工具。影片中,一位老母親對工作人員含淚說道“大山這么深這么遠,鐵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會有希望……”“慢火車”對于山區人們來說,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連接山區與外界的紐帶,它給偏遠地區的百姓帶來了溫暖與希望。
幸福慢車是始終如一為民情懷的彰顯。在高速發展的“快”時代里,“慢火車”的存在不僅沒有想象中的不合時宜,反而成為山區人民致富路上的“必需品”。從原來的火車集市到現在的視頻直播,越來越多的新鮮水果蔬菜通過火車走出大山,“慢火車”悠悠穿越過沿途綠水青山,為百姓拉來了“金山銀山”,一如既往的帶領人民走向致富的“快車道”。“慢火車”從歷史深處走來,向著新時代駛去,生動詮釋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根本宗旨。它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為民情懷一直延續下去,不斷抵達向往的詩與遠方。
幸福慢車是鐵路職工們無私奉獻的見證。這部影片講述了大學生在邊遠山區擔任慢車列車員,從一心想脫離這個環境到由衷地熱愛這個工作,再到幫助山區人民直播賣貨,給他們帶去希望的轉變。每日的列車工作似乎只是重復著相同的任務,沒有太多的挑戰和變化,然而幾十年如一日的一代代“慢火車”列車員,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堅守奉獻,實現自我價值,用心去感受和傳遞幸福。每一個微笑、每一句問候、每一次貼心的服務,都為乘客們帶來幸福和溫暖。它不僅是一場電影,更是生活的真實寫照,是鐵路精神的縮影,更是一代代鐵路人責任與擔當的見證。
如果說飛馳在萬里鐵道線上的復興號是中國速度的彰顯,那悠悠穿行在山區的“慢火車”便是中國溫度的具體體現,一趟趟“慢火車”流淌著濃濃人情味,承載著穿越時代的溫暖與力量,駛向美好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