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迷你電飯煲、蒙古國高山羊絨圍巾、被譽為“中東千年護膚秘籍”的敘利亞古皂……這些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大放異彩的熱門展品,會隨著進博會的閉幕而銷聲匿跡嗎?浦東新區昨天透露了一則好消息,明年將在浦江東岸,面向全球商家、全體市民,打造一條“永不落幕”的進博會網紅產品體驗帶。
進博會已成為城市標志性事件,對上海來說,如何承接好進博會溢出效應,讓更多商家扎根上海、走進市民,是一個更大的考驗。在日前舉行的浦東新區文化采購大會上,許多參觀者都填寫了一份意見征詢單,其中很多人提出,“希望有機會接觸到進博會展品”。
市民的呼聲讓浦東注意到了風景宜人的浦江東岸。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間的黃浦江東岸濱江,如今已全線貫通。在22公里長的岸線上,每隔1公里還設置了一座“望江驛”,供市民游客歇腳休憩。
如果說,濱江是一條絢麗的錦帶,那22座“望江驛”則是點綴其上的明珠。未來,這些明珠將進一步把空間還給“人”。浦東新區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瑋介紹,按照“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浦東將把“望江驛”轉型成進博會熱門展品的展示平臺,邀請專業設計師,為每一座“望江驛”量身定制設計方案,做到“一站一特色”。“比如我們將設置一座美食驛站,引入進博會食品展區的展商,在濱江常年展示銷售熱門產品,西班牙火腿、墨西哥辣椒、智利巨型藍鰭金槍魚等,很多市民可能無緣在進博會上一睹真容,但今后在家門口就能一飽口福。我們還有意設置化妝品、科技小家電、智能醫療穿戴等主題的驛站,讓有不同需求的市民,不同領域的國際商家,都能在浦東濱江來一場奇妙的邂逅。”
到明年,22座“望江驛”有望串成一條完整的進博會體驗帶。第一座樣板房日前已向市民開放。在這座名為“發現”的“望江驛”里,有來自進博會的智能化場景體驗、最潮的極客產品。比如,公安部唯一認證的工業用無人機,能克服各種極端天氣,飛到5100米高空;3D打印小夜燈可以支持金、銀、銅、尼龍、樹脂等不同材料來制作產品,滿足不同的審美需求。這些酷眩產品讓科技愛好者又多了一條“常去江邊走走”的理由。
世界的會客廳,人民的濱江,浦江東岸在提升功能的同時,還將秉持“誰使用誰做主”的原則,定期邀請市民觀察團,對每一座“望江驛”進行評分考核。“那些不受老百姓歡迎,使用率低的驛站將及時調整功能,而指揮棒只有一個,那就是市民的意見,”黃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