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滬郊各處稻谷集中進入收割期,秋糧收購工作正如火如荼推進。記者從嘉定區商務委了解到,為更好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民更多實惠,今年嘉定在國家糧食收購保護價的基礎上每公斤加價0.3元收購。截至目前,嘉定全區今年已收購粳谷12期、共計1.9萬余噸,額外支付的收購款已有570余萬元。此前,相關部門已向農業發展銀行嘉定支行申請糧食收購資金貸款1億多元,確保糧食收購資金及時到位,售糧款實現電子化結算,確保不出現糧食收購“打白條”。
嘉定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糧食收購有國家最低收購保護價,今年為每公斤2.6元,上海地區不是主產區而是主銷區,所以可以不執行這個保護價。“不過,為保障農民收益,市級層面不僅執行了這個保護價,而且還加價收購、額外給補貼,具體政策由各區制定。”
多年來,上海市郊各區高度重視糧食收購工作,積極出臺補貼政策,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有效防止“谷賤傷農”的情況發生,有力維護糧食收購市場穩定。不過,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不少區采取“價內補貼”方式,使得本市地產粳稻收購價格大幅高于市場價格,造成粳稻市場價格扭曲,不利于本市推廣優質粳稻品種,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因此,從今年開始,本市探索開展地產粳稻市場化收購、價外補貼、價補分離,改變原有收購價格包含收購補貼的方式,確保農民種糧不虧本并有合理利潤。
價補分離,指的是政府不直接入市收購農產品,而是制定目標價格,再將目標價格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直接補貼給農民。價補分離通過調低乃至取消價格支持來消除其對市場的干預和影響,把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還給市場,避免了價格脫離實際,穩住了糧食的產業鏈,另外通過直接補貼措施來保證農民收益,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具體到嘉定而言,糧食收購價由區發改委、商務委、財政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定,定價機制參考了周邊地區的收購價格,又契合本區實際,總體考慮是不低于農民種植成本、不低于周邊省收購價格、不低于國家粳稻最低收購價。今年,嘉定在國家糧食收購保護價的基礎上每公斤加價0.3元。
除了“價”方面的優惠,在“補”方面,嘉定也給了農民實實在在的福利:每年兩季收購前,嘉定相關部門與全區種糧大戶和農業合作社簽訂收購合同,確保區級儲備糧的采購數量,對交售儲備糧的農戶,在收購價基礎上再給予適當補貼,充分調動農戶的交售積極性。
嘉定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10月31日,嘉定區政府召開了2019年秋糧收購動員會,各項準備工作有序進行,確保農民售糧順暢。此外,近年來農民“曬糧難”問題日益突出,為了解決廣大種糧農民的難題,嘉定在全區主要產糧街鎮逐步建設了五個烘干中心,擁有不同噸位的烘干機100余臺,一次烘干能力近3000噸,增強了各糧食收購點的接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