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位于烏魯木齊南路178號的衡復藝術中心全新亮相,這座原址為徐匯區政協辦公地、毗鄰夏衍舊居和草嬰書房的老建筑,如今成為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諸多老洋房中單體面積最大的展示空間之一。記者昨天(16日)從徐匯區獲悉,在即將到來的11月,這里將舉辦由法國頂級水晶品牌巴卡拉主辦的“傳奇水晶展”,成為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古董水晶藝術品首秀。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往的藝術品珍藏展,此次展覽將開放夜間參觀場,供白領觀眾下班后感受特色文化體驗。將風貌區內具有海派風情的老洋房、文化場館、老馬路納入夜間經濟發展規劃,正成為徐匯促進區域消費增長、推動區域夜間經濟發展的一張重要名片。
永平里之夜
夜經濟模式一
為慢生活街區搭配最合適“背景音”
不足1萬平方米的小小園區,卻聚集了Peet’s Coffee(皮爺咖啡)、% Arabica(阿拉比卡咖啡)、Coffee Tree(咖啡樹)等多家“網紅”咖啡館,位于武康路泰安路交匯處的“武康庭”自2008年開業以來,就成為上海海派文化消費的典型代表。然而近年來,隨著武康路人氣不斷攀升,增長的人流量也無法避免地為周邊居民區帶來了困擾,武康庭的業態也因此不斷進行微調。
如今,夏末秋初的夜晚,武康庭的庭院中每張桌子都上閃爍著微亮的燭光,伴著月色映照出桌邊食客們愜意瀟灑的臉龐,這樣的畫面正是典型的“武康庭之夜”,“白天陽光、晚上燭光”也成為武康庭的一大特色。上海康世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武康庭、永平里兩大庭院式商業園區,公司總經理梁露薇介紹,武康庭由于距離居民樓較近,因此從商戶裝修階段,運營方就介入指導。如商戶夜間照明盡量與園區同步,采用暖色燈光,夜間戶外座位多采用蠟燭照明,不額外增加光源,營造出柔和典雅的氣氛,也降低了發生光污染的可能。
武康庭晝與夜
事實上,在招商階段,武康庭就對園區夜間經濟進行了規劃。梁露薇介紹,除了餐飲、咖啡館等業態,武康庭借助天然的老洋房、老馬路優勢,開設了珠寶店、葡萄酒鑒賞店、畫廊、跨界設計師時尚生活館,以及家具店、古董店等復合型業態。這些不會產生大量光源、噪音和油煙的業態,大多靠近居民區,而酒吧、西餐廳等業態則集聚在內庭或是沿馬路的高層建筑內。此外,商戶播放的音樂也大多為輕音樂或爵士樂,為衡復風貌區打造“慢生活街區”搭配最合適的“背景音”。
衡山路天平路口的衡山坊也有一側緊鄰老式居民樓,運營方上海衡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佳音介紹,為了減少園區對相鄰居民區的“打擾”,衡山坊在建設之初就采用柔和的照明設計,將燈光遷入墻體、地面,引入的業態也以日料、西餐、設計師集合店為主,并且將餐飲商戶都安排在庭院核心圈,既借助天然的老洋房、門廊、天井打造特色的消費場景,與車水馬龍的徐家匯商圈形成錯位發展,又將噪音、光亮包圍住,與居民區和馬路隔絕。
衡山坊
夜經濟模式二
加入夜間消費大軍,文化不再“曲高和寡”
上海中心城區發展夜經濟,豐富的優秀歷史建筑、文化歷史資源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稟賦。但如何用好這一稟賦,卻是一門長遠“功課”。在衡復藝術中心一樓,原先僅作為展館前廳用途的空間正進行改建,將成為一家水晶藝術品主題的咖啡館。消費者觀展前后可以在此小憩,欣賞水晶制成的餐具、工藝品,“藝術+消費+輕餐飲”的業態便自然而然地產生。
姚佳音表示,歷史風貌區內的夜間經濟發展,不應局限于傳統的“泡吧、蹦迪”思維,文化元素不僅是天然資源,更是必須加入夜經濟發展的“必備玩家”。根據計劃,在水晶展舉辦期間,夏衍舊居、草嬰書房也將從每天16時30分延長開放至晚間,市民游客參觀完水晶展后,不僅能品嘗咖啡、逛藝術品收藏店,還能參觀名人故居、老洋房的露天花園,聚集人氣的同時,亦將歷史風貌區的文化內涵延伸至更廣泛的時段、更廣闊的人群。
永平里是上海首個試點公共外擺位的商業園區
今年6月8日世界文化遺產日,位于淮海大樓一樓的“喬家柵體驗中心”正式亮相,集非遺制作技藝的傳承和體驗、產品的研發升級和定制于一體,喬家柵非遺第三代傳人袁金娣為首的特級點心師團隊則固定在此開設非遺傳習課程,教普通市民學做燒麥、鮮肉月餅等傳統中式點心。上海新路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鄭華介紹,今年是喬家柵品牌創立110周年,作為百年老字號的運營方,企業在參與區域夜經濟發展時將著力于老字號的夜間魅力延伸,因此體驗中心不局限于美食品嘗、手工制作,下一步力爭每年舉辦100場活動,抓住夜間消費契機為老字號拓展新的消費群。
距離淮海大樓1公里的安福路武康路口,一片面積不足2000平方米的園區里蘊藏著上海人氣最旺的露天電影院,也是上海最早的電影放映發行公司的誕生地。上海永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若穎介紹,借助每周放映露天電影、舉辦“導演之夜”座談等活動集聚的夜間人流和口碑,下一步公司將聯合周邊的上海老先機制造博物館、“野獸派花店”總部等文創機構和企業,探索如何將夜間消費轉變為消費經濟,將嘗試舉辦周末露天市集、延長沿街咖啡館開放時間等實質性舉措。“夜間經濟加入文化元素,可以讓前者更有魅力,后者不再‘曲高和寡’。”
夜經濟模式三
標準先行引導“外擺位”試點
今年6月,徐匯區出臺了《徐匯區商務委等九部門關于本區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制度上明確了29處夜間經濟試點區域和39處試點夜經濟的文化娛樂場館。此外,徐匯也在上海首次發布了《外擺位試點管理辦法》,明確了開展外擺位經營的商戶所應具備的資質和需盡到的義務。
武康庭是典型的庭院式商業體,具有發展外擺位的先發優勢
記者注意到,在徐匯區首批夜經濟試點區域中,既有武康庭、永平里這樣的庭院式商業園區,也有環貿廣場、港匯恒隆廣場這樣的大型商辦綜合體。
不同的區域和經營時段限制如何共同發揮夜間經濟效應?徐匯區商務委副主任姜舟表示,夜間經濟并非“熬夜經濟”,徐匯區重點聚焦每天18時至22時的“夜生活主體時間”,關注每天入夜后消費者從晚餐、飯后娛樂、文化消費到深夜酒吧消費時段的需求。在空間上,提倡夜間消費的品質和氛圍,跳出夜經濟只有餐飲消費、大排檔消費的思維,引入文化、娛樂和購物元素,同時抓住90后至00后這一夜間消費主流人群,營造讓年輕人輕松社交、展示自我、感受上海的環境。
此外,徐匯區正探索在現有的商業聯合會基礎上,建立夜間經濟發展沙龍,邀請商戶、運營方、消費者、專家坐在一張桌子上共話夜間消費的發展瓶頸、優點經驗。眼下,位于衡復風貌區內的湖南路街道正與相關機構合作,開展街區夜間商業大數據分析,下一步將針對消費習慣、消費偏好、人流分布來研究相關夜經濟推進措施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