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國慶前后游客可在松江美術館觀賞觸摸“老棉布”

2019-10-7 10:59  |  作者:李成東 牛立超  |  來源:上觀新聞


  “這不僅僅是一塊簡單的布料,它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體現,反映的是對普通勞動者的尊重和敬畏。”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城市的白之布里行間”在松江美術館展出,集中展示了一批從松江多地收集的老棉布,如方格棉布、土布旗袍,還有用棉布做成的茶包、書封套、隨身背包、行李箱等文創產品,不完全統計有上百種之多。種類繁多的棉布紋樣,飽含歲月痕跡,無聲講述著松江的那段歷史。
  
  棉布,一度奠定松江府歷史地位
  
  歷史上,松江有兩樣東西名滿天下,一是吃的四鰓鱸魚,另一個就是穿的松江布。“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元朝時期松江一帶是全國的棉紡織業中心,有著“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美譽,歷經數百年而不衰。
  


  這與民間織師黃道婆有很大的關系。之前老百姓多用麻布做衣料,手感粗硬,舒適度不足。黃道婆從海南帶回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棉花種植在松江普及,幾乎家家紡紗,戶戶織布,造就了松江“綾、布二物,衣被天下,雖蘇杭不及也”。據統計,至清咸豐十年(1860),全國銷售布匹4500萬匹,其中3000萬匹產自于松江府,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二。不僅僅是在國內,通過海上絲路,松江棉布用一經一緯構建起了東西方之間交流的橋梁,雨果發表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就描寫了中國紫花布在法國民間流行的情景,倫敦博物館館藏的用松江紫花布縫制的19世紀英國紳士所穿褲子實物也是很好的佐證。
  
  然而,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家庭作坊式的手工操作逐漸被機器代替,棉紡織業從農村走向城鎮,手工的紡紗織布越來越少見。“讓老棉布重新散發活力,松江九曲創意工坊女主人楊潘紅輾轉泗涇、葉榭、新浜、石湖蕩等地,收集了一批棉布,并嘗試用棉布的紋理開發一些文創衍生品,如手機殼、書包、書封套等,重構松江“去土化新”的理念,讓松江棉布重回時尚的潮流。
  
  阡陌紋路背后是天理與人文
  
  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是此次棉布展給觀眾的直接感受,雖然是看似簡單的縱橫交織,呈現出的紋樣和色彩卻有很大的不同。標布、三棱布、斜紋布、紫花布、飛花布、柳條布、格子布、藥斑布等,經緯之間的絲絮變化無不體現出松江百姓的智慧,其品種之多讓人嘆為觀止。
  
  松江文化館館長陸春彪對松江棉布多有研究,在他看來,棉布承載的是農耕文明與傳統生活的原始記憶,是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的生動寫照。“棉布從經緯布局來看,大多以3、4、5、6、8、9為基數,這里面蘊含著很多生活的智慧和道理,天地人為‘3’,一年‘4’季、‘5’谷豐登、‘6’畜興旺、四面‘8’方、‘9’五至尊’,我們講‘做事要心里有數’,這個‘數’就是上面的這些數字,不是計算,而是合乎規律、不能忘本。”。
  


  “文化自信就是對生活狀態的自信”,陸春彪解釋,棉布做成衣服之后,會染上圖案作為點綴,文人雅士多用梅蘭竹菊,老百姓就會選一些野花野草,如馬蘭頭、枸杞等,這反映的就是一種生活狀態,取材于生活,體現的是普通勞動者對自然的敬畏與尊重。
  


  滬上著名文化學者陳鵬舉認為,松江棉布除了蘊含的鄉情、鄉味、鄉韻是機器無法取代的,它那份原生態的質樸和美感,也為其他藝術形式提供了參考。在織造者的眼中,一匹棉布就是一件藝術品、一幅山水圖。
  
  在展覽的現場,還準備了一些小冊子,觀眾可根據展品的編號,寫下所知道的松江棉布名稱或其他信息。楊潘紅介紹,“本次展覽的圖片與實物僅僅是松江棉布的一部分,事實上究竟有多少的樣式和名稱,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希望與大家一起完善松江棉布的資料庫,讓老棉布重新回歸大眾視野。”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