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大銀幕響起嘹亮《古田軍號》

2019-9-6 16:15  |  作者:秦蘭珺  |  來源:中國藝術報

大銀幕響起嘹亮《古田軍號》
  
——兼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創作

  
電影《古田軍號》劇照
  
  凡是看過《古田軍號》這部電影的人,都充分肯定作品的創新性和藝術性。電影用一個小號手的特殊視角構建故事,又用其孫子的旁白作為歷史與現實的串聯,藝術地再現了古田會議前后的這段歷史,準確表現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革命領導人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過程中的思想交鋒。
  
  這一段歷史,絕不是老一代領導人在革命早期的個人性格之爭,而是關乎中國革命走什么道路的路線之爭。電影用詳實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早期的紅軍領袖們不論持何種看法,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探索中國勞苦大眾求解放的真理,為人民和民族的解放尋找方向。
  
  在電影《古田軍號》中,無論毛澤東、朱德、陳毅,還是紅軍的其他領導,他們對真理的探求、對革命的堅定和忠貞,都是催人淚下的。包括代表中央來到蘇區的特派員劉安恭,他的令人氣憤的表現,他奉行中央錯誤路線給革命造成的危害在作品中一次次令人憤怒,但即使這樣一個人,在彈雨紛飛的戰場上也同樣沖鋒在前,最后悲壯地犧牲在戰場。這是政治路線錯誤的代價。古田會議前后,為什么被稱為是尋找黨的初心的重要時期?因為其在探索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中起過極其關鍵的作用。
  
  《古田軍號》這部電影之所以讓人看了心潮澎湃、激情難抑,就是因為作品寫出了真實的歷史,切切實實讓觀眾感到中國革命來之不易。比如,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之前,已經非常清醒地看到紅軍的基本隊伍是由兩部分人組成的,一是舊軍隊過來的,一是被逼上山的被壓迫貧苦農民,而這樣一支隊伍要承擔起解放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的歷史性任務,不徹底根除包括流寇思想、小農意識在內的一切舊的殘余思想,不確立紅軍建軍的根本方向、宗旨、性質,就根本無法承擔起解放全中國的歷史重任。又如,片中毛澤東看到他力主的誘敵深入的思想,在紅軍隊伍中貫徹起來非常困難,為什么?因為誘敵深入的必然結果,是把敵人誘到了紅軍部分戰士的家鄉,這些戰士不愿自己的家鄉成為戰場,所以抵觸這樣一個作戰方針。面對這樣一支農民意識極強的軍隊,如果不進行整頓、不統一思想,這支軍隊便很容易和打家劫舍的舊軍隊一樣了。但是,在這樣一些問題上,一些紅軍領導人遠遠不如毛澤東那樣認識得清晰。再如,對貫徹中央打大城市的錯誤路線,很多領導人是表示堅決支持和贊同的,唯有毛澤東看到了這支軍隊的根本問題,看到了要建設一支怎樣的軍隊的重要,所以他常常處于完全少數的地位。因此,在會議的爭論中以及在實踐的一次次證明中,我們可以看到,包括朱德、陳毅等領導人在內的紅軍領袖和部隊,都是一步步認識到毛澤東的偉大決斷和思想理論的正確的。
  
  在影片中,毛澤東和朱德為了黨和紅軍的方向問題可以拍案而起,可以吵個天翻地覆,但是過后他們依然是手足戰友和同志,依然互相關愛、互相體貼。這種關系,在這部影片中得到極其生動具體的展示。歷史就是歷史,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再現歷史,是對整個黨和紅軍歷史負責的唯物主義態度。這樣一種尊重歷史的精神,對我們當下尤為重要。毫不夸張地說,這是當下黨和人民迫切需要了解的一段歷史,這是對我們黨初心的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尋找。可以說,這部電影為當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供了極為生動貼切的教材。
  
  當然,《古田軍號》如何適應青年觀眾,還有需要研究提高的地方。此外,影片中對毛澤東的形象塑造也是有瑕疵的。毛澤東一出場就在會議上高調狂喊,這不是毛澤東的性格;毛澤東的那個披肩長發也略顯夸張,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物形象。但是,并不影響這部影片作為一部歷史大劇的感人效果。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這樣一部富有思想內涵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為什么在不少地區出現冷場現象?到底哪個環節出問題了?這類影片做的不夠好僅僅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一些照搬好萊塢模式的東西,已經改變了一些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面對這種情況,要有措施從源頭管理,拒絕唯票房論英雄。針對那些影片內容有問題的、思想導向有重大偏差的,不管有多高的票房,都不是我們應該倡導的。
  
  年輕觀眾喜歡什么,有其合理性,但不一定是對的,對不成熟的年輕人是要引導的。如果認為年輕人喜歡什么就提供什么,那將來必定會出大問題。當然,這樣也并不是說主旋律電影就無所作為了,這些作品確實面對一個研究當下觀眾需求的迫切問題,即怎樣適應當下年輕觀眾的審美,怎樣在市場競爭中有所作為,怎樣在爭取青年觀眾中取得更大主動?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毋庸置疑,有些影視劇編導總是認為自己的作品是高雅健康的,便在制作上往往不太講究,放棄了高標準、嚴要求,簡單地用思想性替代藝術性,如此做法同樣會遠離觀眾。
  
  總之,當前怎么才能把我們想做的這道文化大餐做得有更多人喜歡,這是時代給革命文化、紅色文化、主流文化出的一道難題,這也是在文化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我們主動出擊的關鍵所在。把我們的文化產品做好,做出一流水平來,這是歷史賦予文藝創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