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發布《文學的力量》系列短視頻獻禮新中國70華誕——
文學的力量是什么?作家王蒙、賈平凹、梁曉聲、李輝、梁鴻、徐則臣、笛安、彭敏以及藝術家吳為山、王力平、李野墨等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文學的力量是對人們精神生活影響的力量”“是改變心靈、轉換心靈的力量”“能夠帶給人警醒”“使人從容面對一切雜難”“對自我生活重新反觀”“給你提供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看世界的視角”“成為精神的背景墻” ……
日前由中國作家網策劃拍攝的系列短視頻《文學的力量》在京舉行發布會。活動現場邀請評論家賀紹俊、作家劉汀和編劇范黨輝圍繞“我們時代的文學生活”進行對話,從新穎獨特的角度展示新中國文學的發展,探討當下文學現場?!拔膶W的力量不僅僅蘊含在文學作品當中,而是體現在文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國作家網主編劉秀娟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家、作品、讀者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復雜的變化,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在一個文化消費的語境當中,我們需要從“生活”的角度去觀察文學的脈象。
如果可以選擇,你最想生活在哪個時代?面對中國作家網副主編、主持人王婉提出的這個問題,三位嘉賓給出了各自的回答:“生活在自己的時代是最合適的” ,賀紹俊表示,能夠進入文學,這個時代就會更美好?!案敢馍钤诖丝獭?,劉汀坦言,對于此刻他還沒有了解透,感受夠,回到上世紀80年代,他可能還在內蒙古偏僻的家中放羊,不會接觸到文學。而在范黨輝看來,閱讀是從今天回溯歷史,理解過去,想象未來,閱讀能讓人生活于不同的時代。
賀紹俊指出,文學和語言有關,和想象力有關,無論在哪個時代,文學無處不在,只有深和淺的區別,但無論深淺,都能領略到文學的美。無論在哪個時代,你都要努力成為時代的主人,文學則能讓你的生命成長得更加完滿。
配合談話主題,發布會上試放映了系列片中的一集《文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該集以共和國70年歲月中文學傳播方式的變化為脈絡,講述可讀、可聽、可看的、無處不在的文學,短片中的文學作品、文學生活場景,帶給觀眾關于文學的美好記憶和深切共鳴。
作為中國作協所屬主要文學網站,中國作家網近幾年來一直在努力豐富和拓展文學內容的表現方式,在強調權威性、專業性的同時更加注重內容的創新性和傳播的廣泛性,希望以適合新媒體傳播的形式展示新中國文學對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呈現文學對個體精神與命運的深刻影響。為此,中國作家網特別籌劃拍攝了“文學的力量”視頻短片系列,獻禮新中國70華誕。
中國作家網總編輯劉秀娟在介紹短片創作初衷時談道,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梳理、總結新中國文學70年來的成就,分析、探討歷史經驗和未來發展,是今年文學界的一個重要主題。但“文學的力量”視頻短片系列不是做文學史的整體性梳理,而是截取70年來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事件、現象、人物及作品的橫切面,從具體的、能喚起當下讀者共鳴的點切入,以主題或者話題的方式從不同角度讓觀眾感受文學的力量。劉秀娟介紹,在“文學的力量”這個主題之下,每一集都有一個單獨成立的分集主題,力求以生動的影像、差異化的視角,呈現文學與時代、社會、國家、民族和個人生活、命運、精神之間的密切關聯,挖掘和表現文學在社會生活中巨大而又具體的作用,喚起受眾對文學更多的關注與親近。目前,第一季的五集已基本拍攝完成,進入后期制作,預計在國慶期間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