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這首林依輪演唱的《愛情鳥》紅遍大江南北,耳熟能詳,對于70后來講,這首歌伴隨著我們走過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可以說是我們青春歲月的見證。
8月24日,何其幸運,讓我們在家門口聆聽到這首歌的詞作者——著名詞作家、詩人、國家一級編輯、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音樂文學學會會長張海寧老師的講座《歌詞創作漫談》,收獲滿滿。
8月24日16:00,張海寧老師的《歌詞創作漫談》講座在文化中心B座二樓會議廳如期舉行,張老師從歌詞的定義,歌詞創作發展及現狀、歌詞創作規律、如何寫好歌詞和歌詞創作注意事項等方面,給全區文學、歌詞創作者及業余愛好者們上了一堂內容豐富的歌詞創作課,精彩的講座贏得歌詞愛好者們的陣陣掌聲。
在講座中,張海寧老師講到詩歌與歌詞創作的區別,詩歌的篇幅可以很長,但歌詞一般比較簡短;詩歌格式自由,但歌詞要受格式的約束;詩歌可以深奧隱喻,歌詞一定要明朗直白;詩歌可以不必押韻,歌詞要求基本押韻,這些知識讓大家受益匪淺。
講到好歌詞的標準,張海寧老師說:好的歌詞一定是享受美感的體驗,是心靈的慰藉,要“一聽就懂,回味無窮”“通俗易懂,耐人尋味”;一聽曲,二看詞,三品味,要好聽、動聽和耐聽。
張海寧老師還給大家分享自己創作《愛情鳥》《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誰的羊》等歌詞時的體會,在歌詞創作題材選取方面,張老師認為要有情懷和大愛,懷著“明天會更好、讓世界充滿愛”的理念,用歌詞來書寫日常生活和平凡人生。在歌詞創作中,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要牢記使命,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講座深入淺出,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聽眾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聆聽,沉醉其中。
講座還設置了提問環節,歌詞愛好者們踴躍向張海寧老師提問,請教自己在歌詞創作中的疑惑,這位專程從烏魯木齊趕來聆聽講座的歌詞愛好者趙先生向張海寧老師提問,老師對每個人提出的問題都給予耐心解答。
據了解,此次與張海寧老師同行的還有原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現中國音樂家協會顧問、新疆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作曲努斯萊提.瓦吉丁;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深圳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作曲姚峰老師,他們共同為獨山子區委、區政府舉辦的“2019年獨山子區原創歌曲大賽”擔任評委,在原創歌曲大賽評審期間,張海寧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獨山子歌詞創作愛好者授課。
張海寧老師簡介
張海寧:著名詞作家、詩人,國家一級編輯,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理事、上海音樂家協會音樂文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音樂文學學會會長、《上海詞家》執行主編。主要創作歌詞作品:《藍藍的夜,藍藍的夢》《愛情鳥》《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誰的羊》《故鄉的草原》《好人你好》《蘇州河上一座橋》《地球的孩子》《心最柔軟的地方》等。這些耳熟能詳的音樂作品都是由張海寧創作的詞,這些作品在大江南北廣為流傳,并曾獲“東方風云榜”最佳作詞、中國流行音樂十年榮譽獎。
責任編輯:黎指寒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