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中國美術家眼中的世界(逐夢70年) ——國際題材美術創作

2019-8-22 15:43  |  作者:呂巖峰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吳為山雕塑《偉大的行者——馬克思》。

  湯小銘油畫《滿腔熱忱》。

  于婉瑩油畫《愛琴海之遐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伴隨中外文化交流,美術工作者不斷拓展創作主題,以更加國際化的面貌融入國際語境,被世界了解的同時,也向世界彰顯出中國美術的宏大格局與嶄新風貌。
  
  近70年國際題材美術創作緊跟時代發展,既有有形題材,如世界歷史遺跡等;也有無形題材,如和平理念等。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國際題材美術創作呈上升趨勢,國際雙年展等國際展覽平臺應運而生,國際主題展覽項目持續推動,當代中國的國際題材美術創作得到立體展示,蔚為大觀。
  
  緊隨時代拓寬視野格局
  
  新中國成立初期,有留學經歷的美術家,如李鐵夫、徐悲鴻、劉海粟、常書鴻、呂斯百、龐薰琹等,其寫生、創作常涉及國際題材。本土成長起來的美術家,則多結合中國畫傳統表達對世界的關注。
  
  以齊白石為例,其國際題材創作,以鴿子借喻和平,成就諸多經典。1950年應《人民畫報》約稿,年近九旬的白石老人創作《和平鴿》;1952年為祝賀“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創作《百花與和平鴿》;1955年,與陳半丁、何香凝、于非闇等書畫大家,共同創作《和平頌》,作品在同年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上展出,產生巨大國際影響,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書畫的魅力,拉開新中國文藝外交的帷幕。次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齊白石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當是對其“和平鴿”系列創作的肯定與褒獎。國際題材美術創作的現實意義可見一斑。
  
  改革開放后,國際題材美術創作的立意、視野和格局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拓展,誕生了一批佳作,如王良瑜、萬煥奎連環畫《飛碟之謎》、王莉莎版畫《愛因斯坦》等。這一時期,表現中外文化交流的美術作品進一步增多,主要基調還是倡導維護國際和平與友誼,如陳敦、陸元林宣傳畫《到奧林匹克運動會去,未來的世界冠軍屬于你們》等。1985年為國際青年年,當年舉辦的“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主題為“參與、發展、和平”,參展作品如王向明、金莉莉油畫《渴望科學》等,都是典型的呈現嶄新面貌的國際題材美術創作。1986年為國際和平年,中國美協等機構同樣專門組織了相關大型主題創作。
  
  20世紀90年代,美術工作者的國際化視野愈加清晰和開闊,僅從當時的作品題目就可以看出:《和平、環境、生命》《我們同有一個地球》等等。此時,中國美術國際化的創作格局已經基本奠定。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展舉辦,這個世紀之交節點上的國際題材美術創作更加生動立體。例如,錢鋒油畫《約翰·拉貝先生》表達了對歷史的銘記、對維護和平的國際友人的歌頌。
  
  新世紀,走出國門看世界的美術工作者越來越多,國際題材美術創作對絲路沿線風貌、五大洲各國各民族人物、國際重大事件和話題、文化交融等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2003年推出的首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從歷屆參展作品中可以看到,國際題材美術創作呈逐年上升之勢,越來越多的中國美術工作者自覺、自發選擇國際題材進行創作。
  
  2018年5月5日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馬克思青銅塑像在德國特里爾揭幕;2019年5月4日,其創作的另外一件國際題材作品——中國留法勤工儉學百年紀念雕塑《百年豐碑》,在法國中部城鎮蒙塔日舉行安放儀式。這兩件作品的落戶,也從側面證明中國當代國際題材美術創作已經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重要展覽搭建廣闊舞臺
  
  藝術組織、展覽平臺為國際題材的美術創作與展示適時搭建舞臺,包括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全國美展等在內的國際、國內平臺,以及國際主題性展覽等,成為重要的專業助推力。
  
  展覽是觀察、研判國際題材作品的最好窗口,尤其是大規模、有代表性的展覽。以創辦時間、規模和學術定位位居全國各種展覽前列的,除了全國美展、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還有上海雙年展、廣州三年展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成功舉辦了第六、第七兩屆,第八屆即將舉辦;全國美展舉辦了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即將舉辦。其中國際題材作品最能反映當下國際題材創作的整體面貌——這些展覽的展示和征稿范圍,囊括國內許多專業創作群體。
  
  全國美展作為重要的國家級綜合美術展覽,歷屆獲獎作品匯聚成新中國70年美術創作的縮影,從中也能看到國際題材作品的時代流變。以2014年舉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為例,獲“中國美術獎·創作獎”的作品共160件,其中國際題材作品15件,占比近1/10,數量和內容涉及的廣度,與往屆相比有明顯提升。圍繞人類文明、反法西斯、生態保護、文化遺產保護、外國文學、文明交融等展開的創作,體現了中國美術工作者寬闊的國際視野。
  
  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近幾屆的展覽主題國際化趨勢不斷增強,如“未來與現實”“生態與家園”等,主題創作的份額也呈明顯上升趨勢。以“絲路與世界文明”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涉及的國際題材更是拓展到國際地標名勝、古代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國際時尚文化、外國著名人物、國際援助、國際體育、人類文明景觀等方面;而即將于8月底開幕的以“多彩世界與共同命運”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方參展作品涉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文化遺產、人類通信發展史、世界和平等更寬泛、更貼近時代的國際題材,在所有中方參展作品中占比超1/3。
  
  創作動力源自國家實力
  
  國家實力對于當代中國國際題材美術創作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提出,成為當下國際題材美術創作最硬核的思想基礎。
  
  個人創作的勃興,中國藝術家在國際舞臺上令人矚目的成長,根本動力源于祖國的不斷強大。在新中國70年的光輝歲月中,國際題材美術創作由弱到強,從少到多,其發展與新中國的成長軌跡同步。
  
  “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智慧理念,為中國美術的國際題材創作指明道路,不論是對于美術工作者個人的創作,還是對于主題性展覽的策劃組織,都起到引領作用。
  
  除了中國美協、中國國家畫院等各級美術機構、院校等紛紛組織以“一帶一路”等為主題的專題國際美術創作工程外,我國駐外使領館的藝術作品布置,也在近幾年實現由“無主題裝飾”到“有主題展示”的質變,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文化外交的視覺效果。2017年開始,外交部與中國美協等專業機構合作,遴選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等平臺上涌現的“絲路”題材美術創作,將其正式納為國家的“外事收藏”,把中國駐外使領館變成延伸展示“絲路”主題藝術作品的特別展廳,同時也為世界藝術家提供更多展示國際題材美術創作的平臺。
  
  未來,相信國際題材美術創作將繼續行駛在快車道,中國美術工作者也將通過創作更多“文質兼美”的“國際性”作品,參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事業之中。它們將成為中國美術史乃至世界美術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斷書寫“中國美術家看世界”這部“大書”的新篇章。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