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二里頭遺址:打開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碼

2019-8-22 09:34  |  作者:韋衍行、丁濤  |  來源:新華網

  二里頭遺址宮殿區2015年春季發掘現場(資料照片)。
  
  歷經兩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在即。中國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網、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絢麗生活圖景將在世人面前展現。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一個聽起來平平無奇卻在中國考古史上極為耀眼的名字。發掘60年來,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之最”,把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史不斷向前推進。
  
  尋找夏朝之旅
  
  1959年4月,71歲高齡的史學家徐旭生從北京出發,前往河南、山西一帶尋找夏文化遺跡。這是中國首次明確以探索夏文化為目標的田野考古。
  
  “大禹治水”“禹劃九州”是美麗的傳說還是確有其事,夏朝是否真實存在?長期以來,夏史都缺乏足夠的考古證據。20世紀初,安陽殷墟考古證實了司馬遷筆下的殷商歷史,這令史學界大受鼓舞。
  
  下了火車換馬車,有時騎上小毛驢,吃的是紅薯面黑窩窩頭,徐旭生團隊在豫西地區密集考察一個月,發現20余處遺址和自仰韶時期至漢代的陶片、石器等遺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位于偃師二里頭村的遺址。
  
  南臨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二里頭看似與伊洛平原上的任何一個村莊并無二致。然而隨著考古發掘,一個沉睡3000余年的都城遺址一點點揭開面紗,帶給世人接連不斷的驚喜。
  
  1959年秋季,對二里頭遺址的科學考古發掘正式開啟。歷經幾代人的不懈探索,目前二里頭遺址發掘總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發現了大規模的宮殿建筑群、都邑格局和作坊遺跡,出土文物萬余件,成為尋找夏代最重要的一把鑰匙。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資料照片)。
  
  改寫“中國之最”
  
  徘徊在二里頭遺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的思緒常常飄向久遠的過去。正是在這片土地上,“滿天星斗”般璀璨的邦國時代拉下帷幕,中國最早的王朝營造起深具王朝氣象的國際化大都市。
  
  巍峨的宮城內,“超級國寶”綠松石龍形器昭示王室威嚴,王室享用來自異域的海貝項鏈,雙輪車在井字形大道上穿梭,青銅器作坊火花飛濺,英勇的士兵手持北方草原式青銅戰斧征戰四方……
  
  “這是一座精心規劃、龐大有序、史無前例的王朝大都,多項中國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源于此。”許宏表示,在多學科協作下,已初步勾畫出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二里頭都邑繁盛時的大概樣貌。
  
  從幾個“中國之最”,可以略窺二里頭遺址的豐富內涵。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
  
  2004年,二里頭遺址發現一座東墻長300余米、北墻殘長約250米、西墻和南墻分別殘長100余米的宮城,總面積10萬余平方米。雖然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卻是后世中國古代宮城的鼻祖。
  
  ——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網
  
  2001-2004年,考古人員在二里頭遺址鉆探、挖掘出井字形大道,明確了城市規劃、布局的框架。大路最寬處達20米,相當于現代公路4車道。在這條路上還發現了雙輪車轍痕,比此前公認為最古老的車轍還早數百年,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最早的青銅鑄造作坊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器物色彩絢麗、紋飾精美,得益于技術先進的官營手工業作坊。考古人員在宮城遺址南部發現了近2萬平方米的青銅鑄造作坊,陶窯、坩堝、銅礦石、木炭、陶范等一應俱全。
  
  ——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一件長64.5厘米的綠松石龍形器,是二里頭文化的杰出代表。這條龍由2000余片綠松石組成,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其制作之精、體量之大,在早期龍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見,堪稱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更多未知待解
  
  “二里頭發現的意義在于它是最早的‘王朝’。二里頭文化以其高度輝煌的王朝氣象、高度發達的控制網絡和統治文明,成為距今3800年-3500年前后東亞地區最早的核心文化、廣域王權國家。”許宏說。
  
  隨著“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開展,通過文獻記載、碳14測年、天文學推算等方面的綜合研究,二里頭文化主體部分為夏文化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不過,二里頭文化的歷史意義遠遠超出“夏代”的范疇。
  
  “二里頭文化向四方強勢擴張、輻射文化影響,中國歷史由‘多元化’的邦國時代進入‘一體化’的王國時代,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副隊長趙海濤表示,這一劃時代的變革奠定了古代“中國”的基礎,“二里頭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今年恰逢二里頭遺址發現60周年。作為國家“十三五”期間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主體工程已完工,預計9月份迎來試運營。遺址區與博物館之間的古洛河歷史景觀也已修復完成。很快,公眾將有機會身臨其境,領略“最早的王朝”神秘風貌。
  
  對考古工作者而言,一切只是開始。“二里頭遺址現存面積約300萬平方米,幾代人用了近60年,才發掘了1%多一點。”正如許宏所言,這本無字地書才剛剛翻開……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