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56歲農民收集200件古董農具 想建古農具展覽館

2017-3-27 10:45  |  來源:三秦都市報


蒸饃用的大籠、稱物用的量器、紡紗織布的機器、播麥種用的耬……走進秦福濤的家,有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農具擺滿了兩間屋子,這些刻有歷史烙印的農具,似乎在靜靜地訴說著一段段記憶。

收集古董農具 留住鄉村記憶

今年56歲的農民秦福濤,家住西安閻良區武屯鎮三合村。鐘情于收集“古董”農具的他,心中有個樸素的愿望——“這些農具記錄了祖輩們的勤勞與智慧,我想讓更多人了解歷史,讓孩子們從小學會吃苦耐勞,勤奮上進。”

秦福濤祖籍山東省高密縣,100多年前,他尚在襁褓中的祖父隨家人從高密遷至閻良。和秦福濤一樣,三合村現有村民300多戶,大部分都是山東移民。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出門辦事都開私家車。可我計算過,我開車跑幾十分鐘的路程,我的祖先們可能要奔波好幾天。”秦福濤感慨地說,為了給后代尋找并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祖先們曾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這些農具就是歷史的見證。

秦福濤告訴記者,看到這些曾為創造美好生活作出巨大貢獻的生產、生活用具逐漸被人們淡忘,他便萌發了收藏古農具的想法。他奔波于閻良及周邊的“山東村”,走村串戶搜集舊農具,至今已有15年時間。目前,他已擁有各種古農具和生活用具200余件。

藏品豐富 堪稱農具小“百科全書”

“每件農具都烙印著我們先輩們的聰明才智,所有的這一切匯集在一起,就是我們鄉村農具的百科全書。”秦福濤如數家珍,給記者仔細介紹著自己的藏品。

“這是皮輪車,也叫獨輪車,中間放上糧食,旁邊還可以坐人。過去娶媳婦也用這車子,相當于現代的小汽車。”“這是100多年前我們祖先從高密帶來的花饃模子,壽桃形的、蝴蝶形的、金魚形的,全是手工雕刻”……聽著秦福濤的介紹,看著一件件藏品,記者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幅幅農民辛勤勞作的畫面。

一些收麥用的風車等藏品,在秦福濤收集時已經散架,他便自行研究、修理、重組,基本恢復了原貌。曾有人出高價購買,秦福濤堅決不賣,“我收藏這些不是為了錢,想在村上建一個古農具展覽館,讓這些古董‘活’過來,用它們篩麥、磨面、烙餅,讓村民參觀品嘗,讓更多人了解農具背后的歷史文化。”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