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B站點擊數萬次上海文藝界作品:朝正能量方向運營

2019-3-28 10:58  |  作者:施晨露  |  來源:上觀新聞


  “新時代呼喚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在上海文藝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這是繼去年6月,習總書記給新近入黨的84歲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寫信之后,再一次對全國文化藝術界發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號召,令上海文藝界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今天(27日)上午,上海文藝界學習“兩會”精神座談會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行,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如何切實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不斷創作出滿足人民大眾需求的精品力作,為人民抒寫、為時代立傳,成為文藝家們熱議的話題。
  
  立足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
  
  “近幾年來,電視文藝呈現出了新格局、新氣象,走出了純娛樂真人秀一窩蜂的亂象。”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視協副主席曹可凡提到他熟悉的電視領域,脫胎于傳統文化的《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節目受到觀眾尤其是年輕人的歡迎,正是因為這些節目立足傳統文化,又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唐詩宋詞、博物館文化“活起來”,親近大眾。與此同時,一批聚焦當代現實生活的主流電視文藝節目受到關注,東方衛視近期推出的《這就是中國》《我們在行動》《閃亮的名字》等節目,都在B站等新媒體平臺取得了數千萬點擊量。

  

  “兩會結束后,我參與了大型扶貧節目《我們在行動》錄制,一同參加的還有幾位在年輕人中很有號召力的青年演員。在都市里長大的年輕人對農村生活不了解,和當地人一起在田里勞作之后,才對‘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有真切的感受。對創作者來說,這一點特別重要。只有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描繪好最可愛的人。”曹可凡說,這些電視節目的成功啟示文藝工作者,要將創作根植優秀傳統文化,深入萬千普通人的生活,講好中國故事,跟上時代步伐,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創新傳播手段,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傳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不重復別人、不模仿自己,追求真善美,這是美影人一直以來的精神。”上海影協副主席、動畫導演速達說,要創作出深入人心、廣為流傳的優秀中國動畫就要堅持中國學派和高品質的要求,探索二維、三維、水墨、剪紙動畫多品種發展,彰顯文化自信和品牌影響力。上海有一大批經典動畫IP,既要挖掘老IP的價值,也要努力開發新IP,發揮產業鏈合力。速達舉例,今年初,美影廠與肯德基合作開發《天書奇譚》系列套娃,上線4小時就售空100多萬套。這是經典IP的魅力,如何讓其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則是新一代美影人的任務和使命。
  
  守護紅色基因,傳遞時代正能量
  
  “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音協副主席魏松對總書記提到的“紅色基因”尤為感觸。“上海要大力發揚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紅色基因也是上海文化的基因。文藝作品要接地氣,反映真實生活,紅色基因一定是昂揚的旋律。上海歌劇院根據李大釗的故事創排歌劇《晨鐘》,兩輪演出,反響熱烈。今年,還將繼續排演以《義勇軍進行曲》作詞者田漢為主角的歌劇《田漢》,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兩會結束后,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劇協副主席茅善玉立即重新投入到原創滬劇《敦煌女兒》的修改提高中。“我們剛剛在劇組成立了黨支部,凝聚人心,齊心奮進。”茅善玉說,總書記對文藝界的要求和期許一以貫之,那就是要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描繪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解決好“為誰創作”這個根本問題。《敦煌女兒》以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的經歷為題材,歷時八年打造,茅善玉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來自觀眾的需求和鼓勵。“《敦煌女兒》里有個唱段‘守望理想’,首演之后立刻傳開了,好多戲迷告訴我,覺得這個唱段不僅好聽,而且很振奮,有正能量。這是我從未聽過的評價,百姓對正能量的渴求正是文藝工作者的方向。關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的作品,一定會受到人們的喜愛。”
  
  “人民是創作的主體,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美術工作者要眼睛向下,作品向上,走出畫室,走進生活。生活有溫度,作品才有厚度和深度。”上海美協主席鄭辛遙從自己堅持27年的漫畫專欄有感而發地表示,鮮活生動有趣的題材永遠從生活中來,唯需創作者做個有心人,用平常心畫不平常的畫,畫出人人心中有、他人筆下無的作品。
  
  滿腔熱情創作,獻禮祖國和人民
  
  聚焦創作,增強”四力”,上海文聯黨組書記尤存說,“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筆下自會有乾坤”。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文藝工作者正以滿腔熱情投入創作,謳歌人民,謳歌時代。
  
  上海曲協主席王汝剛介紹,曲協推出的曲藝黨課涵蓋評彈、上海說唱、快板書、評話、故事等,將不同曲藝形容融入黨課,將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編成黨課的內容。今年,喜聞樂見的曲藝黨課將走進更多高校。上海民協主席李守白提到今年開春民協接到的一項新任務,為《中華民族文化大系》創作56個民族故事的封面剪紙,“將民族文化與現代藝術融合,表現出民族故事的特色和海派剪紙的特點,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這是內容和形式最好的結合。”
  
  作為新文藝工作者的代表,上海徐俊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徐俊帶來了一系列新劇目的新進展。去年4月首演的原創音樂劇《白蛇》最近成功與美國休斯敦劇院達成合作,即將“走出去”;5月首演的話劇《漫長的告別》將重現上世紀80年代的昂揚氣質,感召當下年輕一代;籌備多年的大型音樂劇《趙氏孤兒》將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首度合作,在全球語境講好中國故事。“我們還將推出音樂劇《可可西里》,今年7月主創團隊就將赴三江源考察采風。”在徐俊看來,時代、人民、現實、明德,是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四個關鍵詞,作為戲劇人,要以原創戲劇作品為核心,從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尋求源頭,從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汲取養料,在向上、向善、向美的追求中鍛造精品。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