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29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宣布將組委會“特別獎”授予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梅。作為當代秦腔舞臺的代表人物、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此次李梅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全國兩會,同樣為傳統戲曲積極建言獻策。
談到傳統戲曲在今天的境遇,李梅認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正逐漸回暖。可她也忘不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遇冷。30多年前她初入行時,正是地方戲曲最受歡迎的時候。可好景不長,由于市場的沖擊、人才的斷檔和傳承的危機,外來文化的影響,傳統曲藝走過下坡路。
有過失去,更倍感珍惜。她在兩會期間提出,在文化與旅游相融合的大背景下,應大力開發戲曲文化旅游市場,不斷挖掘戲曲文化旅游價值。未來,可以打造專屬戲曲的文化旅游景區,借中國傳統戲劇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形式,開拓戲曲旅游市場。
如今文化游成為當下人旅游的一眾流行方式。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地看風景,更期待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而戲曲,就值得作為一種文化產品植入其中,既讓游客感受到別樣的文化氛圍,同樣也能體驗傳統藝術的聲腔、表演之美。
【相關鏈接】
李梅于1969年出生在陜西西安。作為國家一級演員、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陜西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她主工正旦、小旦,諳熟秦腔、眉戶、碗碗腔,能文能武,是秦腔劇種的標志性人物之一。
她的表演尤其運用“噴火”這一瀕臨失傳的絕技,令人贊嘆。近年,她積極參評白玉蘭,先后以秦腔現代戲《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中以出色的表演和創造獲得第15屆、20屆白玉蘭主角獎。她是西北唯一一位二度“梅花獎”、二度“文華獎”和二度“白玉蘭戲劇獎”的共同獲得者,被譽為“秦腔一枝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