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收藏家捧著金飯碗討飯,雍和藝術品金融能否破局?

2019-1-23 09:14  |  來源:新京報


  藝術品具有文化和金融雙重價值,與金融和地產并稱現今世界公認的三大投資領域。然而,藝術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藝術品旺盛的市場需求背后,卻有著諸多現實困境,捧著金飯碗討飯,成了收藏家既尷尬又無奈的現實,這讓改變藝術品的行業生態,成為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長久以來,藝術品面臨著流通和變現兩大難題:其本身的非標準化特質,不僅困擾著普通收藏家,金融機構同樣極難參與——沒有能力辨別真假、沒能力評估價值,更沒有地方保管,以及藝術品始終沒有解決的確權問題,這些問題既是藝術品流通的瓶頸,也是藝術品變現的難關。
  
  雍和文化藝術中心藏品展廳
  
  1月20日,雍和文化藝術中心在國子監街乙28號揭牌成立,成為國內首家藝術品生態環境專業平臺,藝術品信用體系、保管體系、交易體系和交換體系,是此次雍和文化藝術中心著力打造推出的四大核心亮點體系。為此,雍和文化藝術中心與中國藝術品基金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及多家金融機構等就藝術品金融化進行了深入研討和合作,此番以藝術品市場生態搭建者身份亮相,集藝術品集采、征集、征信、金融化、保管、展示、交易、拍賣、融資服務為一體,渴望成為藝術品市場中的破局者。

  打破“收藏家捧著金飯碗討飯”窘境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藝術品市場及其收藏愛好者參與人群已經達到近1億人,英國巴克萊銀行曾分析指出,“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在的需求是6萬多億元,而目前的規模只有幾千億元。”龐大參與人群和市場的背后,國內市場近年來對藝術品金融的需求逐漸抬頭,但法律確權、征信體系、保管力量等藝術品市場的支撐環節,卻陷于嚴重不足。為此,雍和文化藝術中心搭建了一套全面的藝術品征信體系,針對藝術品市場的各個痛點提供解決方案。
  
  雍和文化藝術中心館藏展品,布面油畫《落英繽紛》,(朝)金秀英,創作于2018年。
  
  作為國內首家藝術品生態環境專業平臺,以及集成化藝術品綜合平臺,雍和文化藝術中心建筑面積約8萬平方米,采用上館下庫,展藏融合的模式,融眾多體系為一體,實施館中館、庫中庫、臺中臺計劃,為金融機構的藝術品金融化業務提供征信、保管、展示、拍賣等系統化服務。其中,館中館為博物館中的博物館,庫中庫為金融機構和專業機構提供專業保管設施,臺中臺讓博物館成為運營平臺,提升博物館運營能力。

  雍和文化藝術中心藏品展廳
  
  在揭牌當天上午舉行的主題演講中,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社會文物保護專項基金管委會執行主任薛國芳,就藝術品生態環境現狀進行了介紹。他用“痛心疾首”四個字概況了藝術品市場亂象下的種種問題:文物、藝術品的海量流失,藝術品價值評估的問題重重,藝術品市場中的巨大泡沫以及環境制約,導致“收藏家捧著金飯碗討飯”,這種惡性循環,造成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很難得到體現。
  
  “藝術品保管,是藝術品交易與流通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毖家宰约涸诮K興化進行文物普查時的經歷為例,講述了因受保管條件限制,許多珍貴文物都無法得到妥善保管,甚至因此損毀的無奈現實?!爱數匾恍├习傩占依锬贸鰜淼亩际青嵃鍢蛄粝碌恼孥E,但由于保管不當,都霉變了。興化縣城還有一位人物,是明朝內閣首輔大臣李春芳,他的后人見我們去普查,很高興地從柜子里拿出文徵明的一幅畫,它是絹本的,結果由于沒有保管好,在打開的過程中,就像餅干的碎屑一樣全部碎掉……”
  
  因保管造成的藝術品損毀,并非個例。而更為嚴重的問題在于,中國藝術品的生態環境極為嚴峻,“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中國藝術品的定價權,并非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而是受許多西方拍賣機構控制。”薛國芳認為,無序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使得西方拍賣機構占據主導,“獲取中國藝術品定價權,并左右中國的藝術品價格取向,扭曲中國的藝術品價值觀和審美標準?!贝朔N情況之下,建立健全文物藝術品交易的機制和體制,就顯得尤為重要。薛國芳認為,剛剛揭牌的雍和文化藝術中心的落成,可以給出大家一份較為全面的答卷。
  
  “文化+科技+金融”三位一體推出信托
  
  從國家文化戰略角度,吸引文物回流、推動藝術品市場繁榮、激發文化動力等,是時代賦予的考驗和機遇。2016年,科技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下發的《國家“十三五”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規劃》,鼓勵建立藝術品征信體系和藝術品交易評價體系。2018年,北京市銀監局和文資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首都文化金融發展的意見》,鼓勵建設文化企業信用評級體系,鼓勵藝術品金融化和證券化發展,明確提出建立藝術品征信體系。所謂藝術品金融化,指的是研究如何將藝術品作為金融資產納入個人和機構的理財范圍,以及使藝術品轉化為金融工具,將藝術品市場金融化等。
  
  為金融機構提供征信、保管以及拍賣和市場資源的組織工作,整合藝術品市場的各項要素,打造成體系成建制的藝術品生態環境。將信托的制度優勢和藝術品資產核心價值相結合,研發出風險可控,既符合收藏市場需求,又符合金融市場規律的藝術品金融化產品,是雍和文化藝術中心對藝術品金融化之路的探索。目前,雍和文化藝術中心,已與國投泰康信托聯合推出了傳世珍品系列信托產品,為藝術品市場提供多一種選擇。
  
  雍和文化藝術中心館藏展品,摩利支天,創作年代為明永樂年間。
  
  據介紹,項目啟動后,雍和文化藝術中心將以“文化+科技+金融”的三位一體方式,推出藝術品系列信托產品,在鑒定專家、文化高科技企業、收藏家、投資者、拍賣顧問、藏品保管機構等行業參與者之間構建合法契約關系,搭建藝術領域的資源、信息和科技共享平臺,從而實現由藝術品專業鑒定及估值機構承擔藝術品鑒定、估值、溯源工作,由市場自行考驗藝術品真正的價值所在,由金融機構提供各方達成契約關系的合法平臺,從利差思維轉化為流轉思維,還原藝術品的真正價值,杜絕盲目炒作,推動藝術品金融化的創新發展,更好地為藝術品市場各個參與主體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
  
  做藝術品生態環境的建立者和服務商
  
  “什么叫藝術品生態環境?有行業自律機制、和諧且可持續發展的制度設計?!弊鳛槠脚_的運營者,雍和藝術中心負責人韓軾巖表示,藝術品資產的非標準化特質,讓金融機構很難參與其中,“金融機構沒有能力辨別真偽,沒有能力評估價值,也沒有地方保管,確權更是難題?!睘榱苏业竭@些問題的癥結,解決這一行業問題,雍和文化藝術中心設立了藝術品征信中心,下設四個專業委員會,旨在解決藝術品鑒定難、評估難、確權難、溯源難等問題。雍和文化藝術中心聯合征信機構、專家與法律工作者共同制定藝術品征信所需的制度設計,將鑒定、評估、溯源和確權結合在一起,形成較為科學的信用體系,旨在打破藝術品信用缺失,制約藝術品流通的瓶頸。
  
  雍和文化藝術中心館藏展品,布面油畫《春香傳》,(朝)林丹必,創作于2012年。
  
  解決了藝術品的流通性,其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才能得以傳播。而藝術品流通的基礎,正是藝術品征信體系。為了建立這一體系,雍和文化藝術中心花了六年多時間。
  
  “什么叫行業難題?難在眾說紛紜,沒有標準,沒有依據,沒有先河,也沒有準繩?!表n軾巖說,為了保證鑒定結果真實科學,證據有據可依,行為嚴謹合法,雍和文化藝術中心與中建文物鑒定北京有限公司、中國北京文物藝術品司法鑒定中心合作,采用先進的檢測技術,為每件藝術品體檢,再以行業專家仔細判讀解析,得出鑒定結果。
  
  雍和文化藝術中心藏品展廳
  
  溯源,在藝術品征信體系中極為重要,“藝術品是美的創造,代表了一個歷史時期的最高生產力,透過每件藝術品解析歷史,是決定藝術品價值的根本?!表n軾巖進一步闡述,藝術品價值的體現,需要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而金融機構關注的是量化標準,“數據必須有依據,必須具有權威性、科學性和真實性?!彼囆g品的門類眾多,指標不同,制作工藝不同,材料成分不同,形成量化評估的科目和方法沒有一致性,因此在量化評估體系建設中,數據的積累尤為重要,“目前底層數據搭建已經滿足初步使用,數據的完善,還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表n軾巖補充說,每個收藏門類都有多達幾十項的評估指標。
  
  為了解決藝術品確權難題,韓軾巖表示,雍和文化藝術中心會同眾多法律工作者和司法機關,就藝術品確權問題進行廣泛的研究,參照多個案例經共同努力研究和商討,終于走出了實證的一步?!靶庞皿w系的建設為藝術品金融化和盤活文物資源提供了必要條件,接著就要解決保管問題?!表n軾巖介紹,雍和文化藝術中心為此規劃建設了兩萬平方米的場地,建設了雍和藝術寶庫,智能恒溫恒濕,防蛀防水防震,擁有防盜防爆24小時環境監測和生物控制系統,虹膜、指紋臉部識別等先進技術,同時,保險機構對寶庫的物理設施提供保險專業化服務,保證高度隱私、絕對安全的保管環境,滿足藝術品金融化保管的需要。
  
  達到國際標準UL(美國保險商實驗室)的安保和消防標準,依照博物館、銀行雙重標準打造的雍和藝術寶庫。
  
  “我們要做藝術品生態環境的建立者和服務商。”韓軾巖說,“尋找不同的良伴,把要素市場整合起來,把每個環節都交給專業的人士去運作,為其提供獨立、公正的平臺服務,這是雍和文化藝術中心的定位。”
  
  這一切,究竟是尋路,抑或是破局?顯然值得期待。
  
  作者: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編輯:沈河西 校對:翟永軍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