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

2018-9-19 18:50  |  來源:中國文聯網

     中國文聯主辦的“崇德尚藝 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巡回宣講活動”分三組在北京、濟南、杭州、武漢、重慶、昆明等地成功舉行,反響強烈,八位藝術家講述: 
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
  名 稱:崇德尚藝 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巡回宣講活動
  時 間:8月23日—8月30日
  地 點:北京、濟南、杭州、武漢、重慶、昆明
  宣講團成員:姜昆、吳為山、孫曉云、黃豆豆、吳元新、居楊、奚志農、何沐陽
  宣講宗旨:本次巡回宣講活動是中國文聯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展現文藝界正風正氣,樹立文藝界良好形象,團結凝聚更多從業者、愛好者立志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通過巡回宣講活動在全國廣大文藝工作者中進行正面引導,為推進文藝隊伍建設和文藝界行風建設發揮良好的示范作用。
  活動方式:藝術家成員宣講、座談交流研討
  8月23日至30日,由中國文聯主辦,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專項資助的“崇德尚藝 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巡回宣講活動”舉行,來自各藝術領域的八位藝術家分為三組,在北京、山東濟南、浙江杭州、湖北武漢、重慶、云南昆明等地巡回宣講,并在宣講期間與各地文藝工作者開展研討交流等活動。8月23日在京舉辦的巡回宣講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以及各全國文藝家協會、文聯機關各部室和直屬單位負責人、文藝工作者和機關干部職工代表現場聆聽了宣講。
  “我曾經出過一本《笑面人生》,用稿費再加上朋友幫助在西藏捐建了一所小學。我每年都去那里看孩子們,也會帶一些嘉賓過去,希望他們能夠參與捐助。一次活動中,原本準備了40多條哈達想讓孩子們獻給其他來賓的,后來孩子們卻把這些哈達全都掛在了我的脖子上,當時我就掉眼淚了。”宣講臺上的中國曲協主席、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主席姜昆哽咽著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多年來,姜昆一直致力于在基層表演,他下過農村、去過工地,給無數的基層群眾帶去過歡聲笑語。
  在杭州與武漢的宣講現場,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向在場的文藝工作者講述了自己的創作故事,他近年來創作了眾多歷史人物雕塑,向國際社會展示著善良、智慧、勤勞的中國人民形象。在宣講現場,當屏幕上展示出黑底白字的“南京大屠殺”字樣時,會場突然變得格外安靜。吳為山講述了組雕《南京大屠殺》背后真實的故事,讓觀眾體會到了和平的可貴。
  作為宣講團成員,中國書協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孫曉云先后奔赴北京、濟南、重慶、昆明四地進行宣講。她從把握住寫書法這顆初心的幸福,講到經歷挫折困難后對寫書法失而復得的快樂;她從寫作書法普及著作,講到用幾年的時間抄寫傳統經典,以及每年春節為老百姓寫“福”字……她把自己稱為“書法的實踐者”。
  中國舞協副主席、上海歌舞團藝術總監黃豆豆則向宣講現場的文藝工作者講述了他帶領舞蹈團隊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的“北京8分鐘”中精彩演出背后的故事。他說,作為中國的舞者,有責任用中國舞蹈的獨特語言向世界傳遞中國精神,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作為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協副主席吳元新通過一幅幅圖片講述了自己如何保護、傳承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如何使之符合當代人們生活需求的經歷——“這是1978年夏天我來回走了100多里路,從一個叫李玉珍的老太太手里收的藍印花布”“這是1998年我在臺灣臺中文化中心舉辦藍印花布展覽,并開設了培訓班”。
  中國攝協副主席、法制日報社美術攝影部主任居楊對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難以忘懷,那一場災難發生時,尚在哺乳期的居楊主動向報社“請戰”,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克服種種困難在十天里拍攝了一萬多張照片。居楊說,汶川特大地震中,中國攝影人勇敢前行,拍攝了許多深入人心的優秀照片。“最打動人的就是人性和情感。拍攝者也在一次次實踐中感悟人民情懷的深刻含義。”
  “野性中國”創辦人奚志農是一位野生動物攝影家,在宣講活動中,他展示了自己30年來所拍攝的野生動物的照片,滇金絲猴、藏羚羊、綠孔雀……奚志農不僅以自己的相機讓更多人認識了那些隱藏在山中林間的珍貴野生動物,他還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這些珍稀物種和它們的棲息地,他履行著“文藝工作者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一首歌曲從創作、演唱、制作到發行,一定要有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只有正能量才能讓藝術之路走得更遠更踏實。”北京唱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音樂制作人何沐陽曾創作了《月亮之上》等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在宣講中,他談到了自己創作《天耀中華》《美麗中國》等主旋律歌曲的初衷:“因為‘美麗’是貼近人心的時代表達,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文藝工作者應該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這是藝術家們在巡回宣講過程中傳遞給文藝工作者們的最真實的感受。山東琴書表演藝術家楊珀在聽了姜昆的宣講后,談起自己的感受:“到生活中去,體驗生活,沉下心來創作和表演,是文藝工作者一生的追求。”云南書協名譽副主席趙浩如聽了孫曉云的宣講后表示:“書法工作者要堅持文化自信,要用書法服務于大眾,甘于坐冷板凳,為傳承中國書法而堅守。”
  宣講概要

姜 昆 中國曲協主席、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主席
  馬季老師曾告訴我,你是相聲演員,你的舞臺就是你的戰場,你在舞臺上能站多久取決于你的創作,人民群眾什么時候不給你鼓掌了,不歡迎你了,那就是你的藝術生命到頭了。我一直把老一輩藝術家的教導融化在血液里,落實到行動上。多少年來,我一直堅持在基層演出,2005年,我給有關部門寫信,希望能設立一個送歡樂的常態活動,鼓勵文藝工作者自愿且不計報酬地為基層大眾演出,當時設想每月舉辦一次,有關部門批準了這個請求,還撥發專項資金支持。2005年至今,各類送歡樂活動一直在進行,活動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參與者遍及各級文聯、文藝家協會和各藝術門類。
 
吳為山 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
  有信仰,才有精神的力量;有信仰,才有筋骨;有信仰,才有百折不撓的追索。中國精神是深厚的傳統文化和以改革開放為代表的創新精神的表征,是中國人勤勞、樸實的創造精神,是中國人自主自強的獨立精神,是中國人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是中國人崇德尚禮的人文精神,是中國人不斷自主創新精神的體現,是中國人在追夢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夸父逐日”的矢志不渝的精神。藝術家的信仰是將自己的藝術人生追求融匯于民族發展、國家富強、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而人民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中國歷史上有眾多有品、有質、有格的仁人志士,他們都是善良、智慧、勤勞的人民的代表。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應該去努力表現這些杰出人物,以實現人生理想。
 
孫曉云 中國書協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
  我是“書寫的實踐者”,從事書法創作近60年,實際上只做了一件事——書法藝術的傳承。書法工作者是為所有中國人和世界上喜歡漢字的人服務的,這么多年習修書法,讓我頭上有神明,腳下有底線,胸中有正氣。我也把每次展覽和簽名售書都當成是向人民匯報,接受人民檢閱,了解人民的訴求。一個書法家,最終是要用優秀的書法作品說話、用作品去謳歌時代,用作品去感染人,要以筆勝口,行勝于言。生命不息,書寫不止。作為新時代的書法家,應該經常想到的是,我們要用手中的毛筆為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為喜歡書法的朋友們留下怎樣的“墨跡”。
 
黃豆豆 中國舞協副主席、上海歌舞團藝術總監
  舞蹈是一門需要團隊精神的藝術。我們必須發揚團隊精神,不怕艱苦,每個人都為團隊奉獻。所有人在自己所負責的藝術環節上,盡力做到最好,才有可能為觀眾獻上一個合格的舞蹈節目。而包括舞蹈作品在內的文藝作品應該具有鮮明強烈的正能量,發出正向的聲音,要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向革命先烈們致敬,向祖國致敬。作為中國的舞者,我們有責任用中國舞蹈的獨特語言向世界傳遞中國精神,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我在哪里,哪里就是正面。
 
吳元新 中國民協副主席、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傳承人
  四十年來,我在藍印花布的領域中,從作坊的學徒到國家級傳承人,一直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努力盡到傳承人應有的責任和義務。藍印花布的搶救保護工作不能間斷,我通過建立博物館對珍貴藍印花布進行收藏保護,通過家族傳承、社會傳承、院校傳承等立體式傳承方式進行印染技藝的傳承。在這一過程中,我始終堅持“用”字當先,在傳承基礎上創新,制作了近千種藍印花布的紋樣,設計了五大系列的藍印花布作品。近十年來,我們的藍印花布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意大利、比利時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展覽和展演活動,在國際嘉賓的贊嘆聲中,傳承人的文化自信不斷加強。
 
居 楊 中國攝協副主席、法制日報社美術攝影部主任
  攝影工作者應肩負責任使命,深入生活挖掘題材。我們就是要帶著思考、帶著情感,深入生活,挖掘尋找題材,并走近被攝者去觀察體味,努力拍攝有溫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照片。
  用信仰激勵前行,讓影像由心而來。雖然攝影記者看似用鏡頭在拍攝,但實際上是用心在拍攝。攝影語言表達能否到位,取決于你的心是否與被攝者離得很近。這需要我們走進生活,深入到被攝者的內心,讓影像由心而來。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是文藝工作者永恒的追求。而拍攝事件中的決定性瞬間,一定要有決定瞬間的思想做指引。
 
奚志農 中國攝協理事、“野性中國”創辦人
  剛開始接觸攝影時,我作為攝影助理跟著拍攝組去拍野生鳥類,他們拍到了黑頸鶴起飛的遠景畫面,但拍不到近景,于是拍攝組借了個黑頸鶴的標本,對著標本完成了拍攝。困惑之后,我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拍攝自由飛翔的鳥兒。30年來,我拍了很多野生動物的照片。1995年,我聽說一片生存著200多只滇金絲猴和其他眾多珍稀動植物的原始森林要被砍伐,四處求助無果,不得不給有關部門寫信,并把記者帶到了那片要被砍伐的森林。新聞播出后,在有關方面的重視下,森林終于保住了。這次經歷,讓我認識到影像的力量,也讓我意識到文藝工作者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何沐陽 北京唱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音樂制作人
  這么多年從事音樂創作和制作的經歷,使我更加覺得“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才能讓自己的創作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才能用自己的作品去正面影響更多的人。所以在創作時,我經常問自己,這個作品是為誰而寫?什么是我創作的格局?在不同層面上作品的終極表達是什么?例如,我一直有一個音樂版圖的概念,為中國每個地方寫一首歌,讓當地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同時通過音樂的媒介把這個地方推廣出去,讓它更好地發展。而文化輸出是我們文藝工作者重要的責任,流行文化走在文化輸出的前端,所以把我們的民族音樂現代化、國際化就是我們音樂人的使命和擔當。
組圖
 
8月23日,北京首場宣講活動現場
8月24日,奚志農、姜昆、孫曉云等宣講團一行在濟南與文藝工作者交流
 
8月27日,吳元新、吳為山、黃豆豆等宣講團一行在杭州與文藝工作者交流
 
8月28日,吳元新、吳為山、黃豆豆等宣講團一行在武漢與文藝工作者交流
 
8月28日,居楊、孫曉云、何沐陽等宣講團一行在重慶與文藝工作者交流
 
在昆明的宣講中,觀眾流下了熱淚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