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兩會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升到國家經濟發展新引擎的戰略高度。也正是在這一年,上海加快了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步伐。一時間,“雙創”的熱潮迅速席卷了上海這片熱土。
兩年過去了,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的進程如火如荼。面對隨之而來的機遇和挑戰,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上海16區人社局局長系列訪談”,全面展示“上海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高漲氛圍。
奉賢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吳雅奎
如果將這次上海的科創中心建設比作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的話,那么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南端的上海奉賢區,可以說是參賽十六個“選手”中最讓人感到意外和驚喜的一位。
既沒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也沒有豐富殷實的“科研家底”做支撐,奉賢卻有一份亮眼的答卷。目前為止,奉賢全區共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88家、市級科技小巨人企業83家、區級125家。培育了1家國家級和8家市級科技孵化器、2家國家級和2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不僅如此,奉賢區每萬人的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了13.68件,成為全市唯一的國家專利保險試點城區。
與此同時,推進全市首個“千人計劃”創業園建設,集聚人才43名,落戶項目68個。推進產業集群集聚,以化妝品、生物醫藥為核心的“東方美谷”美麗健康產業已初具規模。
一系列數字背后,奉賢是如何栽下梧桐樹,又如何引得鳳凰來的呢?為此,人民網對奉賢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吳雅奎進行了專訪。
政策、服務、平臺 三管齊下
創業不僅是個人的成功之道、家庭的致富之源,更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加快發展、實現崛起的必由之路。
奉賢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吳雅奎介紹,“2015年8月17日,奉賢區政府向上海市促進創業工作小組申請創建創業型城區,并在9月8日獲得批復,正式進入創建階段。創建期為3年,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中,要實現扶持創業組織1350家,其中大學生創業810家,完成創業教育和培訓1500人,創建3家市級示范性創業基地。”同時,奉賢區委、區政府也提出了打造“國家級水平的中小企業科創活力區”目標。
顯然,這樣一個任務并不輕松。
進程中,《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本區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出臺,在上海市政策6+6的基礎上進行政策疊加,并增加9條扶持創業的區級政策。
奉賢區青年開辦費補貼及創業帶動就業的社會保險費補貼的出臺,為有創業意愿和需求的青年營造寬松的創業氛圍;區內簡化創業擔保貸款程序、并追加補充貼息資金的配套、放寬房租補貼對象的范圍、改進創業見習補貼政策等一系列的措施,不斷優化資金、場地、技能等要素類的創業政策,并進一步加大創業配套資金的投入,降低創業企業成本。
此外,奉賢區還打造了“行政服務中心”、“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作為承擔創業政策、創業服務、培訓見習等符合各自職能定位的“一站式”公共創業服務窗口,充分發揮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的作用,不僅提高了創業者的創業技能和企業經營管理能力,還解決了創業資源對接和創業瓶頸問題。
據介紹,“微創新苗結對”、“奉賢創業者沙龍”等活動已成為奉賢創業服務知曉率很高的品牌。“投資奉賢”、“賢城眾創”等多個微信公眾號成為線上服務平臺,實現了服務零距離。
如今,光明村科技創業園、海灣科技園和海灣電商園3家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2家區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和已有8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成為了創業地圖中的引力點。
扶持政策優、配套服務全、產業園區多、使用成本低,一系列優勢讓奉賢引力越來越大。
抓住“第一資源” 用心服務創新創業人才
在吳雅奎看來,在“雙創”工作中,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想要完成這個目標,就必須集聚各類優秀人才。
談及奉賢,很多高層次人才眼前一亮,因為奉賢拿出的是真金白銀、真心服務。
一是在全市率先推出“人才醫療服務藍卡”。奉賢區已與瑞金醫院、第六人民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提供門診、住院特需服務。購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提供報銷相關醫療費用服務。
二是人才購房六折優惠。人才可以60%的價格申購對應優惠面積120㎡、100㎡、80㎡的人才房一套。因國家和本市房屋限購政策等原因,無法購買人才房的,可以采取貨幣化補貼方式(60萬、50萬、40萬)。
而對于入住的“千人計劃”專家以及入選省級以上人才計劃的人才,奉賢區實施三年免費入住人才公寓政策;對入住人才公寓的所有人才,實行寬帶網絡、網絡電視費的全額補貼政策。
據介紹,目前,奉賢區已籌措人才公寓共100套,并統一配備家具、家電、廚衛、紗窗等全套生活設施,實現人才“拎包入住”。而人才公寓還在不斷擴充中,爭取每年達到100套房源,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奉安居。
“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激勵政策,創新了人才服務方式,以便發揮各類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吳雅奎介紹說,奉賢區委、區政府先后推出了多項針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系列文件,對符合條件的人才進行予以政策扶持,內容涉及購房優惠、租房補貼、高新產業人才獎勵、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獎勵、醫療服務、子女就學等方方面面,對于入住“千人計劃”的專家以及入選省級以上人才計劃的人才,在政策補貼上力度還要更大。
這些優惠政策的出臺,都大大提升了這些創新創業人才在奉賢的歸屬感。
另外,在對人才設定基本門檻的基礎上,政府把評價的標準更多地交給了企業,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在人才使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激發企業和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
自2013年,奉賢啟動“濱海賢人”系列優秀人才選拔工作,引進和培育各類高層次人才149名。這些高層次人才聚集在生物醫藥(美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智能電網等重點產業領域。
高校創業指導站:學生的創業課堂
在奉賢中專為代表的中職院校中,一個“青鳥”創業教育空間頗有名氣。
“一中心(創業之友服務中心)、二基地(校內孵化基地、校外孵化基地)、四區(孵化區、哺育區、成長區、放飛區)、五大模塊(創業教育課程、創業教育實踐、創業教育保障、創業教育文化、創業教育評價)”為基礎的系統式創業教育實踐模式,創建至今已對六千多名在校生開展了創業教育,并取得豐碩成果,在全國取得了示范性效應。該校學生創業項目榮獲了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上海賽區特等獎,并成為上海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的代表學校。
在創業人才的隊伍中,學生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奉賢區深知這一點。
“為了激發學生們創新、創業的激情,也為了給予這些年輕人正確的創業指導,奉賢區結合區情,堅持‘立足園區、吸引校區、輻射社區’的工作原則,以區級高校創業指導站的工作抓手,加強對高校、中職院校創業服務的扶持和引導,通過開展一系列創業教育活動,開展了形式豐富多樣的各種創業教育以及培訓,”吳雅奎表示,這些有力地助推了學生就業素質的提升,讓一批批懷揣創業夢想的大學生快速地成長起來,幫助優秀的項目脫穎而出,締造了一批創業成功者。
創建至今,奉賢共舉辦創業培訓班80期,學員數3600人。比2014年的兩期共60人有了跨越式的提高,有了量的飛躍。
值得一提的是,奉賢區還與在奉高校、中職院校等聯手開展創業教育,構建教育培訓特色模式,并建立了高校創業指導站,目前已建立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和上海商學院兩家市級創業指導站,6家區級創業指導站。
高校指導站的建立,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高校之間搭建了一座資源共享,服務對接的橋梁。通過和奉賢區青年培育中心的合作,為學生提供了方便可及的、針對性強的創業指導服務。
目前,奉賢區共幫助創業成功組織1171家,其中青年大學生開辦企業706家,完成創業帶動就業5855人。財政資金投入呈逐年上升之勢,提高創業帶動就業效果明顯。
如今的奉賢,已儼然成為了上海的一塊科創熱土。對于這一點,數據或許是最好的佐證:目前,奉賢區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88家,位列全市第五;市級科技小巨人企業83家,位列全市第六;獲得上海創新資金立項企業82家,位列全市第六......
盡管已經有了令人欣喜的成績,但在吳雅奎看來,接下來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畢竟,創業型城區的打造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奉賢這次是首次參加創業型城區創建,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我們確實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總結經驗,改善薄弱環節,特別在普及創業教育、搭建創業平臺以及加強創業服務上著手,進一步深化創建工作。”吳雅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