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瓷器屢屢拍賣出天價,讓收藏愛好者們蠢蠢欲動。于是,一些藝術品展覽公司,設局、下套兒,從藏家手中騙走大把鈔票。本周四,東廣早新聞就報道了上海寶藝文化傳播公司人去樓空,侵吞了幾百名藏家幾十萬甚至百萬元的保證金。無獨有偶,虹口分局經偵支隊日前破獲一起合同詐騙案,古董拍賣行業中的另一種貓膩,浮出水面。
手中的藏品價值連城,能在拍賣會上拍出天價,對于多數收藏愛好者來說怕是一生難遇。然而這在一家名為“上海華圣展覽展示公司”那里,根本不叫事兒。全國各地藏友手中,甭管是瓷器還是字畫,由這家公司經手,動不動就能擁有成百上千萬元的價值。公司經理,犯罪嫌疑人范某說,藏家想出售自己的藏品,上網搜索“古玩鑒定”、“拍賣”之類的關鍵詞,很快就能找到“華圣公司”。
“相當于一種關鍵詞的競價吧,比如說他在網上打一個元青花價格,出價高的會排在前幾名嘛,只要客戶一點擊進去就能看到我們公司,公司客服會跟他進行交談。”
客服的任務是把藏家約到上海來。虹口分局經偵支隊偵查員萬卿說,只要藏家有出手意向,什么條件都好說,先放到公司進行展示,用不了多長時間準有買家表達強烈的購買意向。
“甚至還向他們宣稱買家已經迫切支付了定金,面對這些突來的橫財不少收藏者趕來與買家見面,這些所謂的買家衣著得體,看上去舉止很像收藏家,更有甚者是外籍人士,除了表達對藏品喜愛,更表示愿意高價收購中國的藝術品。這些買家其實都是華圣公司花錢雇來的群眾演員。”
這些群眾演員都是犯罪嫌疑人霍某找來的,霍某又是干什么的呢?
“我是做展會服務的,跟他們(拍賣)行業完全不搭界,說白了我跟您這個行業有點差不多,您是記者,我是做類似像電視臺充場啊這種,包括群眾演員,拍手觀眾什么的。”
霍某從事的行當在影視圈兒里叫“群頭”,就是專門給劇組、攝制組找群眾演員的。
“他要人,我就送人,用警官的話講就是托兒。比方說您是我的客戶,您需要一個中國人或者外國人,中國人的話是收三百塊錢,外國人是一千到一千二。”
正當藏友對這場交易深信不疑時,所謂的“買家”就會提出需要一份鑒定書來保證藏品品質。而鑒定機構必須由華圣公司指定。萬卿警官說,檢測主要由一家名為“古緣”的鑒定公司實施。甭問,鑒定公司也是絕對的權威機構。
“這家公司對外冠以一個非常專業的名字,中國文物博物館,研究檢測院,看上去是一個非常權威的機構,實際上我們在工商部門查詢過,沒有這個資質的單位的。”
雖然鑒定費用高達幾萬甚至幾十萬,但是想到自己的藏品馬上就能賣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天價,收藏者欣然與華圣公司簽訂了委托鑒定和拍賣的協議。協議中,華圣公司注明了買家對物品成色、年代的要求,然而鑒定結果往往達不到買家的要求,華圣公司就立即將藏品返還給被害人。
“這看似一場普通的失敗交易,其實是由華圣公司與古緣鑒定公司一唱一和,通過控制檢測報告共同演繹的一場騙局。鑒定費是不退的,最后雖然交易不成,東西還給你了,但其實他們的目的達到了,騙取高額的檢測費。”
這一團伙最大一單鑒定費達55萬元,藏品是北京藏家的青花瓷瓶,被估價四千多萬。截止去年12月案發,不到半年的時間,這一團伙5名主犯已非法獲利400多萬元。目前犯罪嫌疑人范某等25人被警方抓獲,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中。警方提醒做著發財夢的藏友:正規藝術品公司在藏品未成交之前,不會向賣家收取任何費用。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