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共打造 領頭當數中國人
劉松林會長在世界傳統文化研究院塞上魯西書畫院江海分院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同仁: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上海通俗文藝研究會,向世界傳統文化研究院、塞上魯西書畫院(以下簡稱兩院)江海分院的隆重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兩院”和江海分院的領導和致力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專家、學者、組織者、企業家和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由衷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已經是第三次參加兩院分院的成立大會揭牌儀式了,但今天的心情格外激動與興奮。原因之一,就是我一踏上風景如畫、物寶天華、崇明生態寶島,就神清氣爽、心情舒暢;原因之二,我是3個月前被醫院趕出來的危重病人,沒有想到今天還能站在這個舞臺上。4月22日,我不顧家人和親友的反對,抱病前往江蘇鹽城為黃海分院揭牌,當時身體虛弱,力不從心,硬撐著做了題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責任與擔當》的簡要講話,沒想到大家的反應還不錯,因此感覺不虛此行。而今天蒞臨大會的領導與貴賓很多,高朋滿座、群英薈萃,因為時間有限,本來不想說了,但主辦方已經做了安排,作為“兩院”的顧問,還是應該講幾句。
上海通俗文藝研究會與世界傳統文化研究院、塞上魯西書畫院結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旨在攜手推進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可謂理想崇高、志向遠大。兩院在海內外的分院為數眾多,發展迅猛,這是鼓舞人心的好事,但各分院成立以后怎樣去開展活動,實現目標,真正做到名實相符,有益于國家、有益于社會,則需要規劃、規范、規矩。
早在23年前我們上海通俗文藝研究會創建之初,我就提出并要求自己:作為一個民間組織領導人應當具備“四家集一身”的條件,即:“政治家的胸襟,藝術家的激情,慈善家的愛心,企業家的精明”。這四句話從國務院招待所講到釣魚臺國賓館,再講到人民大會堂;從中國通俗文藝研究理事擴大會講到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新年座談會、團拜會,今天因為時間關系不能展開講了。只講第一句,何為“政治家的胸襟”?作為社團主要領導人,首先一條,不講政治不行,不懂政治更不行。還要懂法、知法、守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框架內、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團《章程》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我們的學術研究和業務活動;所謂“胸襟”,就是要心胸廣闊,有容乃大,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知人善用,求賢若渴;不要怕人家能力比你強、名氣比你大,唯此才能形成你的人格魅力,才能具有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從而吸引、團結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壯大隊伍。分院成立以后還能走多遠?是滿足于多個牌子、多個頭銜印張名片?還是真心實意地為組織、為社會、為國家的利益貢獻才智、努力奉獻?民間組織本來就是松散型的,各有各的特長、各有各的心態,因此更要講政治,講原則,講規矩,講責任!希望各個分院成立后要有發展規劃和具體措施,真正為了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推向海外融入世界而努力奮斗,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習總書記講話為動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記得23年前,在上海通俗文藝研究會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當時鼎力支持我們建會的上級主管機關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在講話中,看似隨意實是嚴峻地提出了一個“紅旗能打多久”的問題,因為是老朋友,講話也就放得開,他說:“松林啊,現在國家改革開放了,這個協會那個社團紛紛成立,我見的多了:成立時熱熱鬧鬧,轟轟烈烈,成立后毫無建樹,偃旗息鼓,有的因為文人相輕,山頭林立,互不服氣,一盤散沙,導致一年不到就解散了。在此我也想問一句,你們研究會沒有政府撥款,沒有經費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松林你能支撐多久,三年還是五年?”
有道是“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只為這一問,我傻乎乎地付出了23年人生最為寶貴的時光,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就在研究會成立4年一度輝煌的1999年,世紀之交差點成了我的世界末日,研究會籌資創辦的經濟實體因大氣候原因而一夜破產,以致本人掏空腰包還欠了一屁股的債,成了孤家寡人,還不為人理解,接著又突發車禍,骨折住院,孤苦無助,在那個刻骨銘心的暴風雨之夜,我差點從市輪渡上跳進黃浦江……
今天的場合講這些有點不合時宜,但我確實是想提請各位有志于搞好這個事業的同仁們,尤其是“兩院”新任執行院長,同時也是我們研究會在重點培養的副秘書長陳玉才先生,要做好充分的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弄清楚你究竟為什么、做什么、要什么。有得必有失,有失也有得,老天爺是公平的。為了讓大家少走彎路,我把這近30年參與和創辦社團的經驗教訓和實踐感悟告訴你們:不管是研究會還是研究院,不搞研究不行,單搞研究也不行;無論是社會團體還是民間機構,沒有名人不行,都是名人也不行;在這松散型的組織里,不講奉獻不行,只講奉獻也不行。四個月前,當我感覺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也問過自己:這樣執著究竟為什么?值不值?后悔嗎?答案是:無怨無悔!人,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活法,“千秋功罪,后人自有評說”。雖然我在會內提倡并踐行“奉獻精神”,為什么還要說“不講奉獻不行,只講奉獻也不行”呢?我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不能要求別人都像我一樣。因此,作為組織領導者,應當為你的隊伍成員真心服務,創造條件,提供平臺,提攜扶持,不求回報,助力成功。我確實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看到從研究會平臺走出來的一批批作家藝術家功成名就,此生了無遺憾!呵呵,一家之言,難免偏頗,僅供參考、敬請指正。
最后,我想以一首小詩祝賀江海分院的成立并與諸君共勉:
華夏傳統精氣神,
理應融入地球村;
世界文明共打造,
領頭當數中國人!
謝謝大家并恭祝各位身體健康!
2018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