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從詩歌創作到影像呈現,中華創世神話擁有了一張張現代面孔

2018-5-7 12:09  |  作者:徐洋  |  來源:中國作家網


  邊巴畫作《有羿善射》
  “開天辟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又有新突破。從詩歌創作的文學表達、新詩演出的舞臺打造,到電視節目、動畫改編的影像呈現,上古神話擁有了一張張現代面孔。
  記者5月5日采訪了解到,目前史詩系列新詩、舊體詩創作初步完成,預計年內出版,將填補中華創世神話文學表達的空白;與上海輕音樂團合作的新詩歌詞版已完成,將邀請美國知名作曲家譜曲,神話詩歌演出正在籌劃中;48集電視節目《中華創世神話-電視書場》邀請名師解讀神話知識點,自今年初開播已面世30集,反響頗佳;創世神話動畫片四部曲整體構思穩步推進,第一部"女媧補天"正打磨劇本,預計明年完成。
  有學者說,中華創世神話是民族續脈鑄魂的所在,是可以感動世界、并與世界文明平行對話的文化元素。如何將神話中蘊含的創意寶庫,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再度提煉,引發與時代共振的情感共鳴,對創作者構成了挑戰。
  恰如承擔了新詩統籌的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詩人趙麗宏在序詩“追溯文明之源"中所寫:“站在日新月異的現實時空/回望隱匿在歲月深處的迢迢來路……讓我們尋找天上的第一顆星辰/讓我們追溯地上的第一滴流泉/從哪里綻開草中的第一朵蓓蕾/從何方傳來生命的第一聲歌唱”。
  為上古神話母題注入現代思考,讓經典角色"活"起來
  中華創世神話中遼闊璀璨的文學原鄉,有許多可挖掘塑造的鮮明形象。“神話經過了漫長歲月流變,史詩創作要為傳統古老的母題注入現代意識,比如精衛填海、伯鯀受命、大禹治水等故事都融入了上海詩人的思考,經典人物更飽滿立體,有深層的價值提煉。”上海作協黨組書記王偉說,史詩創作分新詩和舊體詩兩個版本,分別由市作協詩歌專業委員會、上海詩詞學會牽頭負責,參與創作的都是上海寫作經驗豐富的詩人。
  目前,新詩和舊體詩均已完成初稿,新詩共計91118字、7245行,舊體詩共計19768字、1495行。近期上海作協將召開論證會,根據專家意見進一步打磨,詩作預計年內出版;此后陸續轉化開發,包括與輕音樂團合作歌詞演出版,后續計劃展開詩劇、海上心聲朗誦會等多種舞臺表現形式,讓史詩母本為美術、音樂、戲劇創作提供素材。
  “不寫不知道,一寫進去就別有洞天。”上海大學教授、上海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張燁,創作了《巫山瑤姬》《伯鯀受命》《竊取息壤》《大禹治水》等8首新詩作品。當那些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古老人物穿過時空隧道逼近時,張燁被打動了,她坦言創作中數度落淚,代入了自己作為現代女性的思考。
  比如,瑤姬對愛情的灼熱渴望,在文學書寫中得到正視,而她死后精魂化草,守護故鄉和村莊的執著也令人動容;比如塑造兩位治水人物時,對伯鯀和大禹進行了“角色分析”——“這是兩種不同的英雄,前者有點像項羽,是失敗的英雄,從神依然回到神;后者敢于質疑神,人性層面的閃光點更多。”于是,她在詩句中穿插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大禹的內心獨白是:“非也,草木皆有情,人獨無乎?三過家門均適逢治水工程告急/無暇他顧,直奔工地也,能不思家人?”工地上,大禹也曾托人轉交三封家書,傾吐對愛人的思念。
  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原上海詩詞學會會長褚水敖參與了舊體詩創作,他深知“古味重、沒新意”是行不通的,只有利用古典詩歌傳遞當代意識,才能贏得更多讀者吟誦。“這次的舊體詩創作中,語言盡可能通俗易懂,不佶屈聱牙,也沒有加注,盡量不讓讀者有美學接受的障礙。”
  據悉,除了寫詩,從古體詩和現代詩中梳理與神話主題相關詩詞的編纂工作也基本完成,共計14500字、1860行。
  不是簡單轉碼,而要找準打動人心的情感密碼
  傾注現代思考以外,創作者們也從神話母題中尋覓與讀者情感共振的密碼。
  上海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詩人楊繡麗,創作了《精衛填海》等4首新詩,她坦言“一開始無從下手,忐忑不安”,但在與精衛“耳鬢廝磨”的過程中,當精衛變身海底破浪而出的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小鳥時,她為這位少女的英雄主義所撼動,寫下蕩氣回腸的詩句:“她振羽歸來了,年輕的失蹤者。/她振羽歸來了,整個部落最閃耀的寶石。……我得承認,我成了一個失敗者。/我遠未抵達大海的那一邊。/我得承認,我從未想象過世界如此艱難。/我從未想象過以失敗者的身份歸來。/但我們是這樣一個民族:/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天破了,就自己補起來。/在海里淹死了,就把海填起來。”
  與文學表達一樣,電視節目、動畫改編也需洞察市場需求,捕捉受眾的“情緒共鳴點”。《中華創世神話-電視書場》今年1月起每周五、日晚9點在炫動卡通衛視播出,主講人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黃玉峰,一堂堂生動的“神話語文課”,以戰國時期楚國詩人詩篇《天問》開辟路徑,順著人類誕生、炎黃戰蚩尤、夸父逐日、禪讓帝位等故事節點,梳攏成有脈絡的體系。
  節目組密切關注現場中小學生的口味,發現跟戰爭有關的“炎黃大戰”“擒殺蚩尤”“戰神刑天”等故事,戲劇性相對強,更受男生喜歡;女生則對“五音和諧”“制作衣裳”“牛郎織女”更感興趣。
  炫動傳播總經理郭煒華告訴記者,如果只是把神話形象簡單“挪搬”到影像里,很難喂飽如今視野開闊的青少年。比如大禹在一些漫畫作品中多是以全知全能型君王亮相,崇高威嚴,但不太接地氣;而正在打磨中的中華創世神話動畫片四部曲,則偏重大禹的成長史,聚焦他一路跌跌撞撞的蛻變故事,“這更容易讓青少年有共鳴,在作品中能投射自己的成長心路。”
  延伸閱讀
  中華創世神話史詩創作(新詩部分)
  序《追溯文明之源》(節選)
  作者:趙麗宏
  歲月有起始,時光有開端
  生命有源頭,文明有發祥
  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的最初
  最初的聲音,最初的光亮
  最初的萌動,最初的模樣
  最初的道路,最初的夢想
  這是一個無窮遙遠的世界
  雖然模糊,卻奇光閃爍
  就像銀河在夜空流淌
  每一個星座都發出神秘的亮光
  哪怕是一顆瞬間消失的流星
  那燃燒在蒼穹的一抹光焰
  也會在黑暗中引出綿延不絕的遐想
  站在日新月異的現實時空
  回望隱匿在歲月深處的迢迢來路
  多少疑問在我們心頭盤旋
  過去的歲月究竟有多么漫長
  昨天的昨天的昨天
  去年的去年的去年
  窮而復始的晨昏晝夜
  循環往復的春夏秋冬
  交疊成沒有盡頭的時光隧道
  隧道的深處傳來神奇的聲音
  來吧,來吧,來尋找
  所有疑問的答案
  來吧,來吧,來探索
  所有原始的真相
  讓我們尋找天上的第一顆星辰
  讓我們追溯地上的第一滴流泉
  從哪里綻開草中的第一朵蓓蕾
  從何方傳來生命的第一聲歌唱
  那燃起希望的第一朵火苗
  那穿破混沌的第一道微光
  ……
  《精衛填海》(節選)
  作者:楊繡麗
  1
  一個懷抱鮮花和體香的少女,
  她去到海邊,登上無人的小舟。
  早晨已然來臨,太陽靜靜地升上地平線,
  萬道光線灑落在海水里,于是她劃槳,
  揉碎了波光,于是幽藍的大海迎接著她——
  一個懷抱鮮花和體香的姑娘,神農的女兒,
  現在她離開伙伴,離開陸地和部落,
  把心交給遠方無際無涯的海岸,把身體
  交給了死亡的波浪,它一片幽藍……
  2
  占卜者低語著,在拋灑樹葉。
  夜觀天象的大師,像一片夜幕
  低垂下頭顱。通靈者沉默
  滿眼淚水。但是在一群孩子們中間
  有人正指著天邊突然出現的一顆锃亮的星:
  星光下面,一只飛鳥漸次明顯——
  她振羽歸來了,年輕的失蹤者。
  她振羽歸來了,整個部落最閃耀的寶石。
  螢火蟲為她引路,太陽為她起舞。
  那向死而生的失蹤者歸來了,
  那去尋找大海盡頭的姑娘歸來了,
  歸來了,那個愛思索的精靈——
  從海底破浪而出的一只小鳥,
  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
  在人群上空久久地盤旋,
  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
  于是她的父親神農立即感悟了:
  女娃的精魂已然化成一只小鳥,
  這含著淚水的父親以她的鳴聲
  為她命名,愿她的精魂永遠佑護著人類!
  于是精衛繞空劃出三個圓圈
  像劃出三聲承諾悲聲長鳴
  ……
  《竊取息壤》(節選)
  作者:張燁
  一
  東海之濱,鯀站成一柱石雕
  他的悲泣驚動了一只貓頭鷹
  “宇宙間最智慧的鳥兒
  你說我該怎么辦?”
  與其是問鳥,不如說是自語
  鯀壓根兒不信貓頭鷹能告訴他什么
  然而,貓頭鷹開口了:在昆侖之丘
  有息壤,克水之神物
  狀抔土,遇水則長,永不耗減
  二
  鯀火速探訪昆侖之丘
  請示帝堯,欲求息壤治水
  帝堯一口回絕
  你說帝堯對眾神真所謂一視同仁?
  其實他向來就不喜歡鯀
  “獨斷獨往,剛愎自用
  倚仗皇帝之孫,把我都目空掉了
  沒本事治水,還想借治水索要寶物”
  此乃帝堯的內心獨白,高深莫測
  三
  希望而來,絕望而去
  伯鯀垂頭喪氣,面對洪水
  萬物奄奄,怎么辦?怎么辦?
  息壤、息壤、息壤
  心急火燎,冷靜點,再想想
  息壤、息壤、息壤
  哪怕見一見也好
  就只聞一聞也好
  夜深時他潛入宮中
  四
  在一寶奩內鯀見到了息壤,傳自女媧時代的神物
  他開始猶豫了,他
  堂堂正正的河神,黃帝之孫
  豈能淪為竊賊?他
  原本可以放棄治水,讓帝堯另派能人
  他握著息壤,放下又拿起
  他想起鄉親們被洪水吞沒時的悲呼
  他想起接旨時的信誓旦旦
  即便是竊賊,也是為天下人之竊賊
  他一咬牙,終于捧起息壤
  消失在夜色茫茫之中
  ……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