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胡抗美:當代書法,我們靠什么來維護它的藝術性和尊嚴     

2018-4-16 10:13  |  來源:中國網


  胡抗美君敢于在狂草上下功夫,是很值得肯定的。處于沉穩的抗美,在書法中表現為放蕩不羈,也許可以說正是他內心熾熱的一種外觀。而他對筆法的認識,應歸于理性思考。我以為符合中國書法的本質特征。草書的變化多端,追本溯源仍在“一畫”。
  
  ——沈鵬
  
  胡抗美
  
  當今,人們對書法有諸多誤解,比如說把沒有經過任何書法訓練的寫字當成書法藝術來看,或者因為各種原因,譬如社會地位、官位等原因,把這些能提起筆來寫字的人都當成書法家。書法是我們的國寶,我們怎么來維護它的藝術性和尊嚴,這是每一個有良知和責任感的書法人都應該關心的。把書法混同為提起毛筆寫字,那么書法的博大精深到哪里去了?書法作為國學之一種,地位到哪里去了?
  
  胡抗美臨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書法的本體建設,關系到中國的審美哲學和精神底色。林語堂曾說,書法是中國美學的基礎。這是林語堂作為民國時期文學家對書法的認識,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
  
  在民國,不僅僅是林語堂有這樣的看法,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魯迅等人對書法本體也是有共識的。可現在,關于書法本體的認識卻成了問題,這在民國是不可思議的。我曾說過,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書法作品不成其為書法藝術,曾引起很大爭議。這也表明現在書法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
 
  胡抗美臨古
  
  為藝先做人,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精彩的部分。如果說人做不好,想做好藝術幾乎是不可能的。一代一代的書法家和理論家都遵循這個標準。
  
  總體而言,為藝和做人是一致的,這不光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是一樣的。作為一個書法家,要創作精品佳構,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需要綜合素養,尤其是人文關懷的。
  
  另外,作為藝術家要有責任擔當,為藝術負責,為時代負責,這應該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所應該具備的,而這些都是靠修養得來的。這不單是技能的表現,更是綜合素質的表現。如果光是天天寫字,我覺得是寫不好的,要運用各個方面的知識和素養支持你的藝術和審美。“書外功”不是可有可無的,書法家必須要有很高的綜合素養,有自覺的人文關懷,絕對不是一個只會把字寫好的人。

  
  中國書法實際上是一種宏觀的、整體的把握能力,這是中國書法的一個特點。
  
  書法家和寫字匠的區別在于他的宏觀思維,在書法創作當中,怎么做到“曲徑通幽”,怎么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胡抗美書《唐寅詩》局部
  
  說到擔當,就眼下來講,看你是注重市場、迎合低俗還是堅持本體、創造高峰?作為一個書法家,如果只想到賣錢,市場也許會做得很大;但如果想搞創新、做探索,那么你對藝術的思考,一時半會兒也許沒有被接受的可能,這樣就沒有市場,也沒名沒利。
  
  現在有些人的作品市場很好,但有些是經不起歷史選擇的。將來歷史選擇的是什么,是那些有探索和創新的東西,而不是現在最流行的這些。
  
  胡抗美書《劉禹錫詩》局部
  
  我探索的最大目標還是書法的本體,通過我的書法實踐以及教學等活動,解答一些書法本體的具體問題。書法是藝術,可書法的藝術性表現在哪些方面,很多人并不明白。
  
  比如說,古代講得最多的“錐畫沙、屋漏痕”,這是古代前賢在書法創作中的經驗積累,也是一種很形象的比喻,對此,我們要在審美上給以思辨性的回答。
  
  我對此句的理解是,它是一個力的表現,有一種動感,表現出的是視覺沖擊力和筆墨的張力。在章法上還講“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也是很形象的比喻,體現的是中國人的一種空間意識。此句說的是在處理疏密關系的時候要有大的胸懷,要用美學上的空間感表現出來。
  
  胡抗美書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
  
  中國人的空間感特別偉大、智慧,王維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他的這種空間感讓人驚嘆,卻不感到飄渺。中國哲學把天地萬物歸納成兩個字:陰陽。我覺得這種空間感是書法藝術的基礎。沈鵬先生曾講,書法作品的虛實關系中虛比實更重要。
  
  我們的探索是傳統的理性回歸,探索必須從傳統內探索,在傳統內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找到時代特點,我探索的立足點就在這里,既要表現時代,又要體現書法的特殊性。所以我說,沒有傳統,就沒有高度。
  
  胡抗美作品
  
  當前確實存在一種書法泛化現象,譬如有些人到國外教書法,字還沒寫工整就教中國書法,給外國人的感覺好像這就是中國書法,看起來是在給書法貼金,實際上在褻瀆書法。
  
  如果我們真正注重書法本體的問題,就不會做這些傷害書法本體的事情。書法是有門檻的,也必須有門檻,書法既然是國寶,就不是那么輕而易舉能掌握的。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