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上海伊斯蘭教的歷史淵源

2017-3-1 17:19  |  來源:上海伊斯蘭教協會


  上海伊斯蘭教現有7坊清真寺和1處固定處所,阿訇18人,信仰伊斯蘭教的10個少數民族戶籍人口達8.5萬多人。
  
  伊斯蘭教于公元七世紀初經由穆罕默德的傳播而興起于阿拉伯半島,后發展為世界性宗教之一。唐永徽二年(651年)傳入中國。亦稱"清真教"、"天方教"、"回回教",民國時期多稱為"回教"。1956年6月2日起,國內統稱為"伊斯蘭教",其教徒統稱"穆斯林"。
  
  伊斯蘭教傳入上海始于元代。至元十四年建立松江府,沙全任松江府達魯花赤,元軍官兵及家屬遂定居松江,其中有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從而把該教帶入上海。元至正年間(1341-1868年),在松江府西景家堰北與"回回"接壤處,建立了上海地區第一座清真寺--松江真教寺。
  
  明代,有回回將領駐守金山衛和嘉定等地。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明朝為鞏固海防又將在西北地區甘州、涼州的2千多名"寄居回回"、"歸屬回回"遷徙到江南各衛(包括上海金山衛)。明萬歷元年(1573年),青浦縣聚星街增建了一所"真教祠"。
  
  上海開埠以后,來滬謀生的穆斯林人數增多,并陸續建造了草鞋灣清真寺(俗稱南寺)、穿心街清真寺(俗稱北寺)、浙江路回教堂(俗稱外國寺)、滬西清真寺、清真女寺、小桃園清真寺等。
  
  1937年"八一三"日軍侵犯上海,使上海穆斯林生命財產蒙受慘重損失,有4座清真寺(含2座女寺)毀于日軍戰火,數千穆斯林難民流離失所,多數伊斯蘭教社團和雜志被迫解散和停刊。與此同時,也激發了上海穆斯林愛國愛教精神的發揚,和全國人民一道同仇敵愾共同抗日。
  
  上海解放后,黨和政府注意提高少數民族的政治地位,關心伊斯蘭教工作。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重新落實民族宗教政策,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正當的宗教活動受到尊重和保護。1979年6月,上海市伊斯蘭教協會恢復工作,在協助政府有關部門落實宗教政策,平反糾正伊斯蘭教界冤假錯案,恢復開放清真寺,培養年輕阿訇、恢復和開展伊斯蘭文化工作,協助政府妥善處理突發事件,開展同國內外穆斯林友好交往,努力實現宗教自養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市、區人民政府對滬西清真寺、浦東清真寺和江灣清真寺的移地重建、上海清真女寺的恢復以及對小桃園清真寺、松江清真寺的修繕工作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并多次撥款。
  
  上海市伊斯蘭教協會設在小桃園清真寺內。2012年2月,在上海市伊斯蘭教協會第八次代表會議上,產生了新一屆領導班子,金宏偉任會長,白潤生、方宗偉、花以友、趙學義任副會長,方宗偉兼任秘書長。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