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評書

2018-3-5 14:51  |  作者:沈彤  |  來源:上海文藝網

  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的評書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于清代初期。許多渠道的資料證明,評書雖然是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但其藝人來源卻多為“唱曲”的轉行。相傳形成于北京的評書藝術,其第一代藝人王鴻興,原來就是表演一種叫做“弦子書”的“說唱”藝人;至20世紀初葉,又有許多北方鄉村表演“西河大鼓”和“東北大鼓”的“說唱”藝人進入城市后,紛紛改說評書。這是中國曲藝藝術在流變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評書的表演形式,早期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種方寸大小,可敲擊桌面的木塊。常在開始表演或中間停歇的當口使用,作為提醒聽眾安靜或警示聽眾注意力,以加強表演效果,故名)為道具,身著傳統長衫,說演講評故事。發展至20世紀中葉,多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說演,衣著也不固定為專穿長衫。
  評書用北方語音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調的普通話語說演。中國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均見流行。因使用口頭語言說演,所以在語言運用上,以第三人稱的敘述和介紹為主。并在藝術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獨有的程式與規范。
  
  比如傳統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場詩”,或說段小故事,然后進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時,以敘述故事并講評故事中的人情事理為主,如果介紹新出現的人物,就要說“開臉兒”,即將人物的來歷、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講述故事的場景,稱作“擺砌末”;而如果贊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風景名勝,又往往會念誦大段落對偶句式的駢體韻文,稱作“賦贊”,富有音樂性和語言的美感;說演到緊要處或精彩處,常常又會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強化說演效果。
  
  在故事的說演上,為了吸引聽眾,把制造懸念,以及使用“關子”和“扣子”作為根本的結構手法。從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而又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表演者要做到這些很不容易,須具備多方面的素養,好比一首《西江月》詞所說的那樣:“世間生意甚多,惟有說書難習。評敘說表非容易,千言萬語須記。一要聲音洪亮,二要頓挫遲疾。裝文裝武我自己,好似一臺大戲。”
  
  評書的節目以長篇大書為主,所說演的內容多為歷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戰和俠義故事。后來到了20世紀中葉也有篇幅較小的中篇書和適于晚會組臺演出的短篇書,但長篇大書仍為其主流。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