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雙院的《鄉村記憶》畫,讓我想家

2017-7-5 09:55  |  作者:鮑玉成  |  來源:上海文藝網

    靳雙院,運城日報資深美術編輯,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理事。原《大眾漫畫報》主編,漫畫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從事漫畫創作三十余年,發表作品上千幅。并獲全國及山西新聞漫畫一、二、三等獎。近年來探索創作《鄉村記憶》水彩畫系列。《山西晚報》《運城日報》《黃河晨報》《河東文學》等媒體發表刊發專版,推出系列作品。

  
      公園里,紫色的槐花開得正旺,像半邊天的朝霞。
      沉醉在槐花的濃香里,想起了雙院的系列畫作《鄉村記憶》。那鄉間的院落和老槐樹、那雞那狗那羊、那山坡那桃花那梯田讓我想起了童年的院落與田野,想起了我的父老鄉親,想起了生我養我的那片土地,想起了這片土地孕育并傳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想起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苦難與輝煌,也想起了我們這一代人肩負的責任。從沉醉中清醒,心中便多了些許明悟,一種情懷更加清晰,一種堅守也更加篤定。
《鄉村記憶》系列作品《村前》75CmX53Cm



      這就是雙院的畫作將我引入的情境,情感不由自主地在畫作所開拓的空間里恣意奔騰,產生了豐富的聯想。面對雙院的畫,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或起鄉思,或念親人,或激發起家國情懷,但總歸都應是本真的情感。
      這是因為,雙院把自己的真實情感毫無保留、毫無拘束地傾注到了他的畫作里面。畫面中沒有夸張的色彩,沒有詭異變形的物象,只有平平淡淡的敘述,用簡潔質樸的手法,表現了對家鄉最真摯的情感,讓人能看到作者純真的靈魂。
《鄉村記憶》系列作品《麥場》75CmX53Cm

      藝術作品以真為本,以情為要。不論文學、音樂、繪畫、雕塑、書法等,盡皆如此。就畫作而言,一瞥之后,令欣賞者立即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沿著作品的指向去聯想、去思考,是為神品;需經反復觀摩方能進入意境,是為上品;只令人產生形式的舒適與美感,不能引人入境,乃無意境之作,是為中品;令人毫無感覺者,是為下品;而令人產生厭惡之類不良感覺的,是為劣品,不入藝術之門。
《鄉村記憶》系列作品《門前》75CmX53Cm

      雙院的畫,能給欣賞者打開一扇放飛靈魂的天窗。
      這是雙院作品的第一個特點,情真意篤、質樸自然。
      其第二個特點,便是中體西用、氣韻悠長。這便是他營造意境的獨特方法。
      雙院運用的是西畫畫法,而他的靈魂又是中華文化所滋養所凝聚的。那么,在他的畫作里,西式的造型方法與中式的意境便自然地融合了。在他的畫作里,有廣闊的田野,有空蕩的院落,但唯獨缺少一個最關鍵的形象,那個躬耕田野的農夫,那個院落的主人。而給欣賞者的感覺,這個人卻又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個人既陌生,仿佛是與作者毫無牽連的人;又很熟悉,又好似畫家的鄉親或父老。這,不正是我們書畫的留白,所謂“意在象外、大象無形”么?不正是我們詩文的含蓄,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么?雙院能夠用西畫技法、以充滿畫幅的不留之法實現意象的間接留白,真真是難能可貴,其珍貴之處不亞于我們傳統的書畫創作的直接留白。
《鄉村記憶》系列作品《生活》75CmX53Cm

      再看他的空間布局。西畫的特點就是要畫滿,無物可畫也要涂上背景色。雙院的畫雖然也難脫其臼,但他做到了滿與不滿的辯證統一。在他那滿畫幅的物象中,我們看到了空曠的田野,看到了空蕩的院落,畫面疏密有致,滿而不擠,空而有物,使畫面產生了空靈感。這只是形式上的疏密布局,更重要的是,作者運用疏密布局的方法,營造了意境上的虛實相生,即前文述及的間接留白,深合中國藝術之真諦。
《鄉村記憶》系列作品《守望》75CmX53Cm

      空間布局大定之后,便需將具體物象依構思擺設入畫,這便是構圖了。雙院的畫作構圖,做到了均衡與變化的辯證統一,使畫面產生了靈動感。如《桃嶺》的斜線構圖,上方的遠山田野與下方的院落、左側的兩頭毛驢、右側的窯洞以及兩棵桃樹,實現了物象的均衡,卻又巧妙地避免了呆板的對稱,豐富了畫面意象。再如《小院》上部的房門、中部的空地、下部的菜畦和豬雞,一條槐枝相貫,使畫面層次分明、分而不散。其余畫作亦各具別韻,如《花季》《春晨》《四月》的折線構圖、《春到》之T形構圖、《看家》《家景》以家犬為主體的中心構圖、《初春》的左右構圖,都能做到分而不散、變而不亂、均衡而不呆板,寓有法于無法,寓有序于無序,深合中國藝術之神韻。
《鄉村記憶》系列作品《午后》75CmX53Cm

      雙院以西畫之法,守國畫之本,正是中體西用之典范。而由此營造的畫作意境,則是氣韻悠長,以其主觀立意引人生發歷史之幽思,令人久久回味。
      中國藝術講究功夫在詩外、功夫在畫外。雙院作畫的功夫,也在畫外。這便是其畫作的第三個特點,根基深厚,堅韌不拔。雙院的創作有三個根基作支撐,其一是文化之根。雙院回憶說:“三年前初春的一天,我回到老家,村前的馬路亮眼而陌生。找到家門才發現,與時俱進的院景讓我格外地不適應。此后,曾經熟悉的小院、院內的一草一木,以及和父輩、和同伴一起趴在院中墻頭數星星的畫面,常常出現在我的夢里。這些,讓我傷懷,讓我追思。”社會的進步,進步中的浮躁,使我們丟失了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產,而我們卻還在享受這浮躁的快樂。雙院在這浮躁中感到了缺失與傷懷,在傷懷中引發了追思,在追思中激活了潛藏在靈魂深處的、由父輩及祖先傳承而來的文化遺傳和鄉土情懷,引發了他的創作激情。“我不是在玩筆墨,而是在畫文化。要畫出人們心中有、筆下無的東西。”這便是雙院畫作的總主題和創作目標,也是他創作活動無比深厚的文化根基。
《鄉村記憶》系列作品《陽光》75CmX53Cm

      其二是情感之根。雙院奉從劉海粟的話從事創作:“像寫情書一樣畫好自己的每一幅畫。”他認為,“自己沒有什么技巧可言,只能用真情實感去記錄。能讓我的師長和朋友們動情,也許就是《鄉村記憶》的真正價值吧。”正是因為他不是在用筆作畫,而是用情在作畫,用心在作畫,才使他的畫作充滿活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情感,成為他靈感的源泉、創作的動力。我猜想,有些畫,他是含著淚完成的。
      其三是人格根基。雙院為人誠懇真摯、謙虛好學,做事堅韌不拔。他深知自己是靠自學走上了創作道路,缺乏專業訓練始終是其短板,除了堅持讀書之外,便是堅持速寫訓練,堅持觀摩經典油畫,堅持向畫界同仁請教學習,以此填補基本功的缺欠。為了讓作品能夠感動人,他利用各種機會采風,注意觀察鄉村、窯洞、花草樹木等等事物。三十余年的努力和積累,終于在文化遺傳被激活之后爆發出來,進入了創作高潮期,連續在《黃河晨報》《河東文學》上推出了專版或專頁。
《鄉村記憶》系列作品《院景》75CmX53Cm

      有這三個根基的支撐,只要堅守本心,雙院在創作道路上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雙院未來的創作之路也還很長,也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
      首先,西式畫法與中式意境的融合,也還只是剛剛起步。要想臻于成熟,還須努力。這努力的功夫不在技法,而在畫外,就是讀書讀畫,重點是讀中國古代的詩文和中國的名家名畫,在閱讀中感悟。
      其次,生活的積累不可中斷。因為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活的源頭。
      第三,技法的訓練還須加強。比如,畫中家畜形態的生動性、多樣性還可以改善,尤其是作為院落中的家犬形象,畫得好可收點睛之功。再如,注重關鍵細節的描繪,《初春》中那只家犬的眼睛描繪得非常有神,但這樣出色的細節描繪并不是每幅畫中都能看到。好的細節,可以成為畫眼,令整幅畫畫面生動起來。再如,國畫、水彩、油畫在用筆、線條、色彩等方面的技法也可以嘗試借鑒。技法運用的最高境界,是得魚忘筌、落紙忘筆,技法不論畫系流派,只要有利于表現主題,皆可為我所用,只是須用得不露痕跡。
      總之,雙院的畫讓我感動,只有一種感覺,讓我想家,從現在一直想到五千年前。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