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金桂飄香,楓葉漸染山川。今天,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兩九相重,寓意長久,自古以來便是尊老、敬老、愛老的象征。在這個溫馨而又充滿文化底蘊的日子里,家家戶戶以各種方式表達對長輩的感激與敬愛,共同傳承著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
重陽之日,最負盛名的習俗莫過于登高。人們登高遠眺,意在“步步高升”,祈求身體健康、生活美滿。登高途中,不僅可以飽覽秋日美景,還能呼吸新鮮空氣,鍛煉身體,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重陽賞菊,也是這一節日里不可或缺的美好享受。菊花,以其傲霜獨立的品格,被賦予了堅韌不拔、高潔自守的象征意義。各地會舉辦菊花展,展出千姿百態的菊花品種,吸引游人駐足觀賞,感受秋日里的別樣風情。同時,菊花酒、菊花糕等特色食品,也為節日增添了幾分舌尖上的享受。
重陽節更是尊老、敬老、愛老的節日。家家戶戶,晚輩們會提前準備好豐盛的飯菜,邀請家中長輩共聚一堂,享受天倫之樂。有的地方還會舉辦敬老宴、茶話會等活動,為老年人送上節日的祝福與關懷。如今,更有許多志愿者和社會組織,走進社區、養老院,為孤寡老人送去溫暖,用實際行動踐行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更像是一座橋梁,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傳承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道德觀念。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這一特殊的日子里,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以其獨特的方式,講述著關于傳承與弘揚的動人故事。
山西:皇城村重陽節習俗
皇城村重陽節習俗是流傳在山西省陽城縣以皇城村為核心區域的民眾舉行的傳統敬老民俗活動。自明代正德十年(1515)起,皇城村就形成過重陽的習俗,祭祖敬老、登高望遠、賞菊飲酒、吟詩唱詞,蔚然成風,傳承至今。
農歷九月九日,以皇城村為中心,陽城縣所有鄉鎮以及沁水、澤州的村鎮都有豐富多彩的“養老、敬老、愛老、助老”活動。傳統活動以家庭為單位,近年來還恢復了大規模的物資交流活動及各種民間文體活動。這些習俗的延續,不僅增強了社區的親和力,更讓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得以代代相傳。
河南:上蔡重陽習俗
上蔡重陽習俗是河南省上蔡縣傳統重陽民俗儀式的活態存續。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有九月九日“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可以免災的故事,傳說故事主人公桓景登高處即今上蔡縣城所在的蘆崗。
目前上蔡保留的重陽節習俗有:重陽節之前家家戶戶采菊釀酒以備次年之用;重陽節前夕家家戶戶縫制、佩帶茱萸絳囊;重陽節日家家忌葷食素;重陽節清晨家家戶戶登高,午飲菊花酒,食重陽糕;老人七十九、兒孫共敬菊花酒,老人六十三、兒媳、閨女送“棗山”。通過這些活動,上蔡縣不僅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讓社區居民在參與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北京:菊花白酒釀制技藝
菊花酒系重陽佳節的必備飲品,釀制歷史悠久。明清兩代的御制菊花白酒是在民間菊花酒基礎上結合宮廷特殊需求創制出的名貴酒種。它用菊花為主料,輔以人參、枸杞、沉香等二十余味名貴中藥材,與基酒混合蒸餾而成,具有養肝明目、疏風清熱、益氣健脾、滋陰補腎之效。創辦于18世紀中期的老字號“仁和”專門承制宮廷御酒,同治年間從宮中取得菊花白酒制作秘方,傳承至今已有七代。
菊花白酒釀制技藝繼承了蒸餾白酒固態發酵、固態蒸餾的工藝傳統,釀成的菊花白酒晶瑩無色,集菊香、藥香、酒香為一體,芳馥誘人。同時凝聚著中醫傳統的實踐經驗,它提倡以酒保健,以藥養生,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在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改善國民生活質量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此外,在浙江省永康市,每年農歷八月初至九月重陽節,歷時五十余天的方巖廟會活動熱鬧非凡,八月十三前后和九月重陽前后為兩個高潮。陜西省黃陵縣有黃帝陵祭典傳統,民間祭祀一般在清明節前后和重陽節期間,紀念和緬懷始祖精神。
重陽節有天時(秋高氣爽)、人和(敬老)之利,已是“尊老敬老”的代名詞。重陽節里的非遺,更如同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華民族的文化長河中,熠熠生輝。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讓我們一同走進非遺的世界,感受那份來自遠古的溫暖與力量,讓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