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文字博物館舉辦的《漢字》巡展走進安徽大學,展現(xiàn)數(shù)千年來積淀下來的漢字文化精華。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推出“一帶一路”倡議的今天,漢字作為重要交流橋梁,如何發(fā)揮先導作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也成為當代經濟合作文化先行的一個重要內容。
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文字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自其產生以來始終綿延不斷,沿用至今,傳承和弘揚了中華文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以及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如今,作為聯(lián)合國六種正式工作文字之一,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文字?!稘h字》巡展以漢字的發(fā)展歷程為主線,講述漢字的起源、發(fā)展和傳播軌跡。
“漢字點畫成文,合文為字,結構靈活,既有大量歷史和文化信息的積淀,也有天地萬物和生命的哲思?!痹诎不沾髮W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王群京看來,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色彩與個性,讓人們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密碼。
“人能寫字,字同樣也能‘寫’人?!稘h字》巡展,揭示了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而不衰的奧秘所在,是一次‘隱性思政教育’?!?/div>
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溝通工具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耙粠б宦贰辈粌H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也是中華文明與外來文明互通的主要路徑。
“民之相交在于心之相通,沒有漢字和漢語的溝通,各種合作將無法進行。”馮克堅介紹,漢字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溝通工具,如何發(fā)揮先導作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也成為當代經濟合作文化先行的一個重要內容。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漢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路上絲綢之路。此后,隨著古代航海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中外之間的海上貿易運輸日益興起,又逐漸形成海上絲綢之路。這兩條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東西方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漢朝以來,絲路貿易和文化交流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擴大,由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銅鏡、四大發(fā)明等傳入西方,西方的珠寶、玻璃、金銀器、香料一級動植物等輸入中國,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焦點延伸
國際展、國內展兩條線 同時進行
中國文字博物館,為我國唯一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自建館以來一直將傳承和弘揚以漢字為載體的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和華夏文明為己任。
馮克堅告訴記者,本次《漢字》巡展浸潤的不僅是中國人,還有世界各國人,“展覽分為國際展和國內展兩條線”。
他介紹,國際展先后在亞、非、歐、美洲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舉辦了,深受展覽當?shù)厥鼙姎g迎,引發(fā)了當?shù)刂袊淖治幕臒岢薄?/div>
國內展分為以文物為支撐的博物館際展覽和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qū)、進軍營、進企業(yè)等“五進”系列活動。
除了安徽,國內巡展已經在北京、上海、吉林、廣西、江蘇、浙江、江西、寧夏等10余所省級以上博物館舉辦了展覽,同時先后走進了北京、天津、重慶、河北、新疆、四川、云南等地40余所學校、社區(qū)和機關。
據(jù)悉,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還為《漢字》巡展題寫了“結晶”二字,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體現(xiàn)出《漢字》巡展成為了讓世界人民了解漢字文化精華,增進各國人民之間友誼的橋梁。
□合肥晚報
合肥都市網記者 黎靜/文 牛國梁/圖
注:本網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