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二十八屆上海電視節的落幕,“白玉蘭飄香”上海電視節節目展播也畫上一個溫暖的句號。今年的節目展播,實現了電視平臺、網絡視頻平臺和線下惠民放映的全覆蓋,渠道、載體進一步拓寬,內容、題材進一步豐富,玉蘭沁香由電視滲入城市,讓本屆電視節真正成為家門口、有溫度的電視節。
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廣播電視局指導下,上海電視節與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攜手推出“白玉蘭飄香”上海電視節線下惠民放映,把白玉蘭獎的優秀報名作品帶到百姓家門口,讓藝術滋養觸手可及。
活動得到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特別支持,以親子、國漫、人文、海外熱劇等8個單元展開。片單中不僅有最終獲得本屆白玉蘭最佳紀錄片獎的《柴米油鹽之上》、獲得白玉蘭最佳動畫片獎的中國動畫片《中國奇譚》等,還有來自英國、意大利、芬蘭、法國、波蘭、比利時、俄羅斯、日本、美國等國的作品,包括《寶可夢·旅途·目標是寶可夢大師》等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為了讓市民獲得沉浸式觀劇體驗,線下放映場次組織了多場見面會,劇組主創或劇評人現場為市民進行導賞。6月12日中午,線下惠民放映的預約通道開放后,幾乎所有場地均被“秒光”,云間會堂等場館還安排了加場。據統計,此次線下惠民放映活動總場次35場,專家導賞共9場,劇組見面會共8場,共有近6000人次市民在全市18處“網紅打卡地”,欣賞了來自海內外的優秀作品。
這樣的形式,受到了參與活動的創作者和市民的共同歡迎。在今潮8弄的放映現場,熱播劇《小別離》編劇何晴老師擔任了紀錄片《卡拉OK》的導賞專家,她說:“這么多觀眾自發地來看一部紀錄片,這種文化的共融性和電視節的意義就展示出來了。我在這一瞬間有了藝術互通的感覺,大家心靈碰撞的感覺非常美好,這也是惠民放映的意義所在。”
不少市民認為,線下惠民放映體現了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溫情。“這么多人聚在一起看劇,讓我回憶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那種感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又被拉近了。”市民李先生基本年年都會參加惠民放映,每當“白玉蘭飄香”時,他都倍感“幸福”,今年的觀感再度升級,“能在這樣的公共空間欣賞優秀的影視作品,本身就是件造福大眾的好事。今年的放映也越來越專業了,電視節的文化氣息越來越濃,上海市民的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
“白玉蘭飄香”線下惠民放映活動為廣大市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觀賞選擇,也重新定義了“看電視”。為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做導賞的英國導演柯文思,感慨地說:“八年前,電影是最大的視覺媒體,如今我們看到,無論是電視流媒體還是在線播出,都已經成為擁有廣大觀眾、成長性非常強的行業。”
自1986年創辦以來,上海電視節以文化惠民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通過行業盛宴,把優秀作品的精神價值傳遞給更多市民。隨著活動形式的推陳出新,“看電視”也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時尚的城市生活方式。
線下惠民放映溫暖舉行的同時,“白玉蘭飄香”線上展播內容同樣精彩,包括了最新的海外電視劇、紀錄片和動畫片,比如豆瓣近21萬網友打出9.4高分的《重啟人生》等。更重要的是,今年電視節進一步拓寬了線上平臺的覆蓋范疇——在原先上海本地電視頻道的基礎上,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辦的“一帶一路”視聽節目展播季共同發力,將展播活動拓展到國內更多城市。同時,線上平臺形成了傳統電視平臺+視頻平臺的立體化模式,咪咕、百視通等新媒體平臺參與展播。本次線上展播共播出了6集西班牙航海冒險劇集《永無止境》、5部肯道爾國際山地電影節紀錄?《極寒之路》《我和我的大白腿》《廢柴聯盟》《南極畫卷》《伐木乘舟》,以及《卡拉OK天堂》《火星七日》《老城廂:上海的家》《我們的生物多樣性-卓乃湖》等10部劇目。以百視通為例,電視節相關節目點播總訪次210萬次,播放時長5.3萬小時。空間載體全面覆蓋,優質內容集中呈現,舞臺上、熒屏上,玉蘭綻放;城市里、生活中,角落玉蘭飄香。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