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9.大膽創新與尊重規律《向往美好的生活 ——與孩子們談論36個話題》

2023-2-10 10:22  |  來源:上海文藝網

大膽創新與尊重規律
  
孩子,上午好!
  
  今天是立夏,是農歷24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預示春已過,夏已來。楊萬里曰:“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描繪夏日追涼的景象。據說立夏螻蟈鳴、蚯蚓出,這是生命在急切綻放。中國古人甚至全球人類,很早就總結了季節變化相關氣候與物候特征,不同季節適合不同動植物的生長與發展。當人類把握這些規律后,就能順應天時地利,因勢利導,促進生產生活,從而喜獲豐收,養育后代。在人類早期,對天地氣候物候的研究關乎生死,故此全球各地文明都研究天文歷法。這些研究或者尚淺,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僅了解現象間的邏輯、不明確現象背后的本質。但僅止于此,已給予人類發展極大幫助。世間萬物,大環境、大氣候的變化規律不為人類所左右,故能葆有常態。往往人類能改變的規律卻多變而失衡,因為人類多變。天地規律如荀子所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大自然運行變化有自身規律,它不會因為堯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桀的暴虐而就消失。所以應以合理的做法回應它,就會有吉祥的結果;不當以不合理的做法回應它,否則就會產生災難。“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天不會因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會因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這些講的都是人要順應規律的道理。人類喜好,天地并不理會,適者生存發展,不管勢族還是寒門只能順應。但此等天地變化與季節輪回,若勢族強人可左右,將是人間不幸,因為勢族強人更替,人心也常變,將致天地變化季節輪回無常態,萬物生態混亂。故此,大規律卻非人類可制而為人類之幸事。幸人之無力,又天地無私,陽光普照大地,春風吹遍四海。同時,人類雖無能無力改變這些規律,卻能逐漸認識、遵守、利用這些規律促進生產生活。
  
  人類出生后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學習、學習、不停的學習。學習生產生活中的各類規律,這些規律是人類發現、研究、以及定義的規律。這些規律宏觀如宇宙變化,微觀如電子運行;這些規律存在自然界、社會中、人體內。人類生生不息去認識和把握這些規律,看似了解頗多,其實知之甚少,特別就個體而言,更是略懂皮毛。每個人窮其一生,僅能了解與自身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部分規律。人類了解認識的規律越多,且能有利把握,生產生活的空間就越大。所以,學習是否努力,認識把握規律上的差異,往往決定了個人的成就高低。人類學習與發展緊密相連,未能學習,百年變化都難以經歷而盡知,何談創新發展?當然,學習也非易事,學習首先要明確目標,懂得意義,《禮記·學記》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玉石不經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也不可能有作為。宋詩人王應麟的《三字經》曰:“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蠶吐絲供人們做衣料,蜜蜂釀制蜂蜜,供人們食用。人若不能學習,不能以自己的知識與能力來實現人類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這些論述都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意義,正因為人類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有今天的成就與高度。在明白學習意義的基礎上,學習者還需要謙虛,所謂虛懷若谷,有容乃大,謙虛的人才能真正吸收知識的營養。當然謙虛不等于盲從,謙虛的人也需要通過實踐來豐富知識的內涵,鍛煉自身的能力。我們學習中強調實踐,并非心存質疑而反證,恰恰多是通過實踐理解符號表達后面的豐富內涵。懂得學習的目標意義,有了虛心的學習態度,還要有豐富的學習方法。孩子,我們經常交流強調的學習方法,一是學前預習準備、學時專心致志、學后及時反復復習。學前的預習準備能讓自己分清知識能力的側重點,了解虛實,從而若排兵布陣一般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專注重點與難點;正式學習時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淺嘗輒止,似懂非懂,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學懂弄通;學習以后要及時復習,這時還留有較深的印象,往往復習能夠事半功倍。很多的學習者不知及時復習的道理,其實不管記憶還是分析總結,都需要及時的跟進,當然這種復習要有新理解,新感悟,這樣才能激發復習的興趣。除了及時復習外,反復的復習也很重要,看起來反復復習浪費了時間,其實恰恰節約了時間。如果不能及時反復復習,導致根基不牢,等到忘得差不多時再來復習鞏固,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且容易忘卻和忽視重要的內容。學習方法第二條特別強調理論結合實踐,因為文字數字等符號傳遞的信息終是抽象,難以理解全面且缺少鮮活具體的記憶與體驗,若能通過生產生活驗證,往往會更加確信知識與理論,且更全面更生動更具體加以掌握。并可能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新的知識,掌握新的規律,培養新的能力。當然,學習方法還有很多,可以認真琢磨。同時,學習環境也很重要,參與到積極上進的團體中,同學間能相互促進,相互提醒,共同提高。
  
  孩子,你已歷經十三個春秋,自小就學習漢字與英文至今,這些語言僅是人類來定義規律、表情達意的符號而已。你也學習數學與科技,這其中有很多是現象和抽象規律的演繹和推理。這些規律從生活中提煉總結,用符號來定義、演繹推理,你還要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才能印象深刻。十三年來,甚至到高中畢業,你將了解天文、地理、人文、科技、物理、化學、道德、法律等較為普遍的現象與規律。有些規律是現象與現象間的因果邏輯,有些規律是深入到現象背后的理論推理;有些規律還停留在想象和猜想階段缺少驗證。你在認識和把握這些現象與規律的同時,還有很重要的意義就是有意識的思維訓練,這些思維的訓練也要尊重人類思維的規律,你要鍛煉思維方法,開拓思維空間、培養思維專注力與意志力等等。直至進入大學,你才可能真正地從事專業化的學習。人類為何要分專業?為何專業越來越細,且越來越窄?因為人類的精力和能力有限,要把握的現象與規律太多,所以只能分工協作,這就是團隊的力量。在這個分工協作中,找準適合自己的生態鏈、產業鏈尤為重要。有些生態和產業已經或者即將沒落,有些正冒頭露臉或蓬勃發展。除了找準生態鏈、產業鏈外,你還需定位自身在生態鏈與產業鏈中的重要位置,掌握核心資源,否則也是可與可無的存在。當然,這種位置的定位與作用的發揮需要自身知識與能力的儲備,故以后專業研究方向的選擇事關以后的事業發展。
  
  人類需要認識和把握的除了自然規律外,還有很多的社會規律,因為個體要依靠團隊和集體發展,所以必須融入并引導團隊。這些社會規律在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展至今。這些規律有人心人性人情的規律,包括情緒情感、理智意志等等;這些規律包括家庭構成、朋友關系、陌生人交往以及相應地位作用等等;這些規律包括組織構成、地位分布、關聯作用、團隊力量等等;這些規律包括組織與組織之間的合作制衡,交流交易等等。人類社會的規律在哲學、美學、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法律等等學科進行說明與闡述。人類除了認識人體之外的規律外,還需認識自身生長、發育、衰老等生長以及相應的心理發展規律。你正值青春年少,生理與心理的發育變化快,如變聲、長喉結、體毛增多,甚至有點淡淡的胡須等等。你的男性特征將越來越明顯,男性性格與心理特征也會越來越突出,這時,要多看看書,做些了解。或者與我多交流,作為父親我與你說說男孩到男人的轉變。我們認識規律的目的還是把握與運用,而不是為了裝點修飾自我。很多人知識淵博,但實際認識膚淺,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縮頭縮老,僅是起到了知識總結傳播的功能,并未去親身和廣泛實踐。有些人又不愛學習,或錯失學習機會,甚至對工作相關知識所懂甚少,則需要別人指導和分配工作,然后負責執行。我希望你不但能知識淵博,也能親身實踐,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并讓知識與能力融入血液,從而有所創新發展。世人總結出很多的規律,普通人照辦的情況很多;世人知道很多事情本有規律,卻否定規律自作主張的情況也很多,但結果多不好。可貴的是,很多人在前人總結規律的基礎上認識總結運用新的規律,并成為規則的制定者,從而指導后來著沿著成熟路徑更好發展。很多的年青人,對于相關領域的學習與研究知之甚少,卻有變革顛覆的沖動,但這種沖動僅靠個人多無有結果,因為這種沖動往往對規律認識不清,把握不住。所以,在青少年階段,努力學習尤為重要,要學習前人的經驗理論,并運用于生產生活。前人的經驗理論的產生都經歷了較長的過程,并在實踐中有所驗證。當然,這些經驗理論,為了表達必須借助相關的語言、數字、公式等符號來定義和表達,這些符號未必能傳遞最全面而最準確的信息,往往需要自身的實踐加深理解和認識,獲得符號背后的深層涵義。運用符號來定義、演繹、推理是人類的偉大創舉,將復雜具體的現象、事物、規律等簡單抽象化,從而便于記錄傳播、學習推理運用等等。孩子,你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無法感受到這些符號后面鮮活的現象與本質,當你運用到現實生活時,通過他們來定義、分析、解決問題時,你才能感受到其中別樣的樂趣。當然,人類通過學習不斷積累經驗,認識規律從而把握規律。同時,人類的學習還有重要的意義是意志、精神、思想的鍛煉,正如肌體需要鍛煉才能強壯一樣,人的意志、精神、思想也只能通過鍛煉才能堅定而豐富。一個意志堅定、精神自由、思想豐富的人,往往能專注、持久、思路開闊的處理很多問題,甚至攻堅克難,無往不摧。
  
  雖然宇宙規律人類不能改變,但可以利用;自然中很多的規律人類還未能發現,需要深入研究;生活中有些規律可以創造轉變,可以有所作為。基于此,人類在運用規律上還是可以創新發展,人類在發現規律上還有很大空間,人類制定規律,轉變規律上還能有所作為。孩子,你現在要抓緊掌握前人發現的規律,尊重這些規律并合理運用;當然,在尊重和運用這些已有規律的同時,還要求探索發現新現象和新規律,并制定相關準則與規律,讓人類更美好。尊重規律,又大膽創新,這是很多有志青年的追求。當然,創新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需要一定的積累;創新是新材料新角度新方法的運用,需要獨特的視角與開拓的能力;創新是持之以恒的收獲,需要專注、耐力與恒心;創新是個體的智慧更是集體的力量,需要團結和引領。創新者需要飽滿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專注的意志力,樂觀的信念。沒有激情就缺少動力,沒有恒心就不能長久,缺乏想象和聯想就難以走出固有模式。創新是一個民族不竭的發展動力,人類的發展隨著每次的重大創新而發展。當代人類創新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新領域(更廣的天空、更深的海洋、更細微的生物與粒子等)、新時空(比如虛擬空間、元宇宙等)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等。人類社會需要能源驅動,需要材料支撐,需要在更廣大領域的發現,需要更新的時空拓展,需要機器來分擔人類的勞動。當今世界正加速度發展,以往十年才有少許的變化,現在轉眼就是新世界。孩子,在這急速變化的世界,緊跟時代的發展變化,做潮流和科技的領跑者,讓夢想變成現實。真正的奮斗者在這瞬息萬變、充滿想象的世界,必將激發出磅礴的熱情,從而把握現實的機遇,讓未來更美好。

作者簡介:
  
  黃暾煒,文化學者、美學專家、青年評論家。上海戲劇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上海戲劇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書記、副院長,曾任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中國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國際木偶聯會會員、上海史志學會理事,上海評論家協會會員、文旅部戲曲藝術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學員、教育部中央電教館全國微電影征集展播活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劇本組組長。
  
  長期從事藝術管理、藝術創作、藝術理論研究與藝術教育教學實踐,教育教學項目多次獲得上海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并在國家級報刊雜志發表藝術管理及研究系列論文。策劃、制作、編導的京劇、昆劇、音樂劇、越劇、潮劇及話劇、歌舞劇、木偶劇、電影作品三十余項。策劃制作的重要演出作品多次獲中國國家藝術基金、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重大項目資助,并獲中國京劇藝術節、中國昆劇藝術節、上海白玉蘭評審等等國家級獎項。先后帶隊赴歐洲,美洲,亞洲國家講學,考察,交流演出。
  
  為上海乃至全國高校、科研院所、藝術機構、國家重點院團,國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組織策劃活動及文化創意項目,開設《藝術美學》、《中國美學》、《戲曲美學》、《戲曲院團管理案例研究》、《劇目策劃與制作》、《微電影鑒賞與劇本創作》、《美與美育》、《微電影劇本創作》、《藝術概論》、《民族藝術的美學追求》、《美與審美差異》、《中西方美學比較研究》、《民族審美意識的演變與現狀》、《戲曲流派賞析》、《東方藝術賞析》、《文化自信三基色》、《文化自信從哪里來?》、《文化自信與民族審美》、《服裝美學》、《建筑美學》、《文化自信與中國精神》、《氣場與能量》、《中華藝術精神》、《中國企業家的人文追求》、《當代中國智慧》、《孫子兵法與中國智慧》等藝術講座與主要課程。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