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8.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紀念我們的青春《向往美好的生活 ——與孩子們談論36個話題》

2023-2-9 10:00  |  來源:上海文藝網

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紀念我們的青春
  
孩子,上午好!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一個年青人的節日,也是你的節日。我們都是從年青時代走來,至今回味:感覺年青真好。但曾經的時光已然不復返,轉眼人到中年,此時回憶過去時光,有喜悅也有遺憾。年青的時候要求學、要謀生就業、也要結婚生子,有很多的變化和不確定,但都是朝著人生期盼的目標前進,所以充滿了希望。年青時感覺每天都是新的,花朵艷麗,空氣清新,生活充滿了朝氣,充滿了希望。當然,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迷茫和困惑,甚至孤獨與彷徨,年青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少年時期在鄉下度過,需要求學和勞作,農村的體力活是比較累人的,特別是春種秋收的時候,大清早就要起床,需要肩擔重物,或者是秧苗、或者是稻谷,也有可能是其它東西。農村很多東西的搬運都是靠人工,靠肩擔手提。人的體力是有限的,但勞作要搶農時,所以往往也是拼盡全力。扁擔壓進肉里,手上也是老繭和蛻皮,有時還有夏日的驕陽和冬季的寒風添亂。少年時光,感覺很多的勞作是簡單機械的勞動,要耐下性子,被動接受。農村的勞作很苦,我所居住的鄉村農田少,勞作相對輕松,但已有這樣的感覺,可見農民的不易。除了勞作,就是精神上的無聊,鄉村的生活單調,信息也不暢通,往往東家長西家短的小道消息填補了人們的休閑空間。像我一個少年,也沒法融入這個聊天的集體,也不感興趣。當精神空虛無聊的時候,人真得很慌,感覺前途未卜,未來太多的不確定,因此迷茫與無奈。這種感受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經歷,現在城里的孩子可能體會不會太深刻,感覺忙的事情很多,要么學習要么嬉戲,發呆無聊好像不常有,即使無聊也會用無聊的游戲和閱讀打發時間,當然,時間雖然打發了,但依然會產生空虛的感覺。
  
  人是很奇怪的生物,不但追求物質的滿足,還需要精神的食糧。當精神上空虛時,很容易迷失自我,從而跟從別人,被人愚弄或者迷惑。所以,人要不斷追求自己精神上的滿足,要通過手耳身眼鼻舌等器官來感受與理解這個世界的現實或者虛擬、甚至想象的東西,并通過直觀感受和主觀想象進行信息填補和完型理解。人在精神上的相對豐富期應該就是青年時期,青年歷經了兒童、少年,從家庭走向學校,甚至走向社會。青年對于社會的基本形態,比如家庭、學校、社會都有所接觸和了解;思想、情感、理智都有所發展;認識觀、世界觀、價值觀也逐漸形成,這個時候人生的高度和廣度需要進一步拓展,故此需要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也就是思想上相對的成熟,并有所開拓與創新。人身體的發育與成熟有自然的規律,有基因的遺傳,生物的密碼,所以往往是水到渠成,自然而言的事情。但精神的成長卻非如此,有些人,不但青年時期無法精神自由,思想獨立,甚至到中年、老年,辭世之時都是無法達到這個境界。身體上的侏儒外人一眼便知,但精神上的侏儒卻往往難于直覺感知。不但別人難以輕易看出,甚至自身不自知的情況也很普遍。
  
  當然,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不是叛逆和極端個性,也不是很多人認為的思想自由精神獨立就是特立獨行。其實,很多這樣的情況恰恰是精神不自由,思想不獨立導致,然后又裝出很有主見和個性的樣子。思想自由與精神獨立的重要特征就是樹立自身的人生目標與思維方式、思想空間。自由與獨立的前提是自己已經長大,而不是幼稚的孩童。所以精神自由和思想獨立有基本的前提,首先是精神與思想的相對豐富,自己有并且能夠自給自足、演變發展才能真正獨立自由,否則就是知識上的無知與行動上的盲目。看到過很多的年青人,身體與精神的發育不同步,原始的身體力量無處安放,缺少精神的指引與安撫,故此躁動不安。剛剛講到精神自由思想獨立的前提是相對的自我精神與思想的豐富,同時特別強調要有相關體系的初步形成,并能夠自我演化與發展。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的目的是讓自身有目標,專注目標,且能夠自我完善,自我發展。這就如工廠的生產線,精神與思想的生產線已經相對完整,初步具有生產能力,這時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才能生發出更多的精神產品,否則自我在精神領域建造了爛尾樓,占了空間還百無一用。
  
  年青人應該普遍完成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的前期知識、能力、情感、思想的準備工作,否者將難于承擔時代的使命。當年青人已經完成這些儲備后,就不能人云亦云,跟著老人走老路,這時就是需要開拓出廣度與深度。年青時候是身體與思想與父母親人分家、與老師朋友獨立的時候,這時,要獨立門戶于社會,獨立面對人情世故,以及金錢事業等等。當然這種分家不是抵制、排斥、叛逆,這種分家是能力上的獨立,相互的尊重與理解,不再依附,而是較為平等的往來與交流。當然,這種獨立要基本的能力和水平,否則獨立的條件也不具備,很多的孩子能力不夠,精神發育還不完全的時候,張揚個性,甚至逆反,就是精神成長過程中的畸形。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的人能夠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有更加理性與周全的考慮,尊重相互的規則,懂得平等的契約。當然,這個交換過程實現需要自身具有生產能力,特別是精神生產能力。社會與家庭為何在這個時期要迫切鼓勵青年人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呢?因為年青人的社會舞臺已然搭起,他們到了逐漸唱主角接班的時候,如果人類還是走老路、看老戲如何發展呢?時代有所不同,在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時代屬于對它們最敏感的人,年青人才能真正把握時代的脈搏,開創人類的未來,相信他們開創的未來會更美好。社會的發展一定是拋物線,當一代人的力量減弱時,在這個拋物線向下走時,就需要年青人來接力,重新把方向抬起,上升,然后完成他們的使命,然后再讓更年青的一代來接力。年青人接力時代、社會發展的契機不可錯失,這既要年青人的主動作為,也需要中老人的知趣。年青人若錯失接力時代的良機,將逐漸被老人同化,而重復原來的軌跡,僅僅可能減緩社會下行的速度,但下行的方向不變,最終需要等待下一批年青人來接力提升。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為何如此呢,其中的道理在上面文字中反復闡明,需要領悟。社會發展的寬度與深度需要年青人來拓展,年青人往往能開辟新領域。社會固然要精耕細作,但僅是存量發展,空間潛力畢竟有限。開拓出新領域,才是增量發展,拓展后的世界才能更加豐富多彩。孩子,你還年青,社會發展的使命與責任即將在肩,你準備好了嗎?知識、能力、情感、理智的儲備到位了嗎?當然,年青人不是萬事具備才來接棒社會與人類發展,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提高,只是具備了邊學邊干的條件而已。
  
  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除了需要目標指引,還需要責任這個壓艙石,否則,人生的小舟輕飄飄難以經歷風浪。今天起床既看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寫給青年的一封信——《不被大風吹倒》,其語言平實,道理深入淺出。他分享了兩個小故事。一個就是少年輟學,書籍稀少,僅有《新華字典》,他講述了求知欲驅使他反復閱讀《新華字典》的故事,其文字積累,寫作能力的培養都源于此,可見,人生境遇不好往往是復雜的事情能夠簡單做的契機,堅持也有不錯的收獲。他還分享了與爺爺割草歸途中遇到狂風的故事,雖然狂風一時兇猛,但終將過去,只要自己不放棄,能堅持,即使不能進步,也能堅守以待時機。人生必然要經歷風雨和挫折,年青人更是如此,當責任與使命大于能力時,就需要經歷考驗,鍛煉能力,從而不斷強大。年青人在精神自由與思想獨立時,一定要樹立起相應的家庭責任感,學校責任感、單位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如果沒有這些責任感成為精神與思想的內核,其所謂的精神自由有如浮萍,無根漂浮;又若風箏,卻斷線墜落;如果沒有這些責任感成為精神與思想的內核,所謂思想獨立,也僅是搭建了個茅草屋,遮不了風擋不了雨,思想安不了家,既發展不了自我也團結不了他人。責任感產生的前提是心中有他人,這個他人是父母親人,同學朋友,這個他人更應該是民族與國家,甚至全人類。有多大的責任就能激發多大的能量,并生發出相應的精神與思想。前輩革命者心懷理想,先賢哲人往往胸懷天下。有目標指引,有責任隨行,精神會更厚重,思想會更深邃,這樣才能真正擔負起時代與歷史的使命。
  
  孩子,你還小,算是青少年吧,其中的道理未必全懂,但還是要先與你交流,你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能夠慢慢領會其中的道理。當然,這些道理也僅是你人生的參考,可能你不久的將來,你悟得更深,行得更遠。《孟子·離婁上》曰:“人之忌,在好為人師”,此處“好”即炫耀的意思,我非炫耀。人生總是需要學習,學習就有老師,我并非炫耀自己的思想,而是真心的給予參考與借鑒,但終歸是說來容易實踐難,這些道理我將用一生去實踐,雖然已然不年青,但心中理想與志向依然,只是前途或可限量,不像你們青少年,與時代同步,必將引領時代發展。古人王勉有云:“學問有余,人資于己,以不得已而應之可也。若好為人師,則自足而不復有進矣,此人之大患也。”做學問當然首先是豐富自我,不能只是炫耀而停于表面,自我滿足于一知半解往往難有更大的發展。希望孩子能夠在理解和領悟的過程中,產生自我的認知、感想和理論,真正成為一個人類精神世界的建造者,提供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思想成果。中國古人總體比較含蓄,做學問除了豐富自我外,還需要承擔社會使命,要勇敢的把真知灼見分享于社會,所謂著書立說,傳播精神智慧。對于自己孩子而言,父母一生都有此使命,只是不能自以為是,因為人生的境遇不同,對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也要差異,這些體會也是我人生中切身的體會與感悟,形成文字即是對自身思想的整理與完善,也是期望有利于你的成長。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親自實踐的過程中,以上感悟有利于你事前準備從而更好的攻堅克難,也有利于在實踐中形成共識,加深理解并培養能力。
  
  陽光明媚的“五四”青年節,雖然因疫情身不由己、行動限于小區。但精神依然可以自由暢快飛翔,當飛到一定高度時,能一覽眾山,能洞見全貌。青年節快樂,青年除了精神自由、思想獨立的追求外,還要永葆朝氣蓬勃的生命力,這樣的青春少年,歲月激情,人生美好。

作者簡介:
  
  黃暾煒,文化學者、美學專家、青年評論家。上海戲劇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上海戲劇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書記、副院長,曾任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中國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國際木偶聯會會員、上海史志學會理事,上海評論家協會會員、文旅部戲曲藝術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學員、教育部中央電教館全國微電影征集展播活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劇本組組長。
  
  長期從事藝術管理、藝術創作、藝術理論研究與藝術教育教學實踐,教育教學項目多次獲得上海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并在國家級報刊雜志發表藝術管理及研究系列論文。策劃、制作、編導的京劇、昆劇、音樂劇、越劇、潮劇及話劇、歌舞劇、木偶劇、電影作品三十余項。策劃制作的重要演出作品多次獲中國國家藝術基金、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重大項目資助,并獲中國京劇藝術節、中國昆劇藝術節、上海白玉蘭評審等等國家級獎項。先后帶隊赴歐洲,美洲,亞洲國家講學,考察,交流演出。
  
  為上海乃至全國高校、科研院所、藝術機構、國家重點院團,國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組織策劃活動及文化創意項目,開設《藝術美學》、《中國美學》、《戲曲美學》、《戲曲院團管理案例研究》、《劇目策劃與制作》、《微電影鑒賞與劇本創作》、《美與美育》、《微電影劇本創作》、《藝術概論》、《民族藝術的美學追求》、《美與審美差異》、《中西方美學比較研究》、《民族審美意識的演變與現狀》、《戲曲流派賞析》、《東方藝術賞析》、《文化自信三基色》、《文化自信從哪里來?》、《文化自信與民族審美》、《服裝美學》、《建筑美學》、《文化自信與中國精神》、《氣場與能量》、《中華藝術精神》、《中國企業家的人文追求》、《當代中國智慧》、《孫子兵法與中國智慧》等藝術講座與主要課程。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