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也是其“北返”之日,此后北半球的白晝將逐日變長。在傳統文化觀念中,晝為陽、夜為陰,“冬至陽生春又來”,陰陽流轉進入新的循環。因此,冬至不只是節點,更是始點,代表著又一個歲時輪回的開始。
在傳統習俗中,冬至不僅是重要節氣,也是重大節日,有“亞歲”之稱,即僅次于“年”的節日。《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慶賀往來,一如年節。”直至清末,冬至依舊位列“三大節”之一,故而民間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之“大”在于民俗之豐富。民間有賀冬、拜冬之俗,有些地方還會向長輩敬贈鞋襪,取“迎福踐長”之意。舊時,人們還會舉行“消寒會”,親友相聚、宴飲作樂,名曰“暖冬”。
冬至之“大”在于飲食之豐盛。冬至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典型的時令節物包括餛飩、餃子、湯圓、糯米飯等,以求身體康健。過去,親友間多在冬至以食物相饋送,民間稱“冬至盤”。
冬至節俗不僅紛繁絢爛,且多有“迎新”含義,由此觀之,其“大如年”之名,不可謂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