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奮力開創遼寧振興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遼寧考察回訪

2022-8-22 09:52  |  來源:新華網

  初秋的遼沈大地,千里沃野,氣爽風輕。
  
  在遼寧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錦州、沈陽等地考察調研,一路殷殷囑托、一路深情牽掛,4200萬遼沈兒女備受鼓舞。
  
  【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坐落在錦州的遼沈戰役紀念館,游客們紛紛在此合影留念。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遼寧的第一站就在這里。
  
  遼沈戰役紀念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遼沈戰役紀念館館長劉曉光說:“總書記看得認真,聽得仔細,不時詢問歷史細節。”
  
  70多年前,遼沈戰役在錦州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建于1958年的遼沈戰役紀念館,60多年來接待了數千萬參觀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學習黨史作為必修課和常修課。
  
  “我們一定用好紅色資源,創新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把紅色的種子播撒到每一位參觀者的心里。”劉曉光說,將通過舉辦系列進校園宣講活動,進一步向年輕人講好遼沈戰役的故事。
 
 
  劉曉光回憶習近平總書記參觀考察經過。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梁丹丹,是遼沈戰役中烈士梁士英的孫女,也是遼沈戰役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
  
  “作為烈士后代,我要守好紀念館這塊紅色陣地,講好英雄們的故事。”梁丹丹說。
  
  當年梁士英犧牲的地方,如今建起了一座公鐵立交橋,錦州人民將其命名為“士英橋”。每逢清明,人們在這里擺滿鮮花,祭奠這位英雄。

  
  2021年2月2日,梁丹丹在瞻仰爺爺雕像。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參觀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了老戰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親屬代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總書記的話,暖到我們老兵的心坎里了。”參加過遼沈戰役的老戰士宋廣學就在現場。“當年犧牲的老兵很多,老兵里共產黨員多!”宋廣學說,“我要把紅色故事講下去,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新中國是怎么來的。”

  
  老戰士宋廣學和夫人張雅梅。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共同守護好自己的家園】
  
  錦州市東湖森林公園里,樹木成蔭,碧波蕩漾,游人如織。
  
  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當地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情況。他強調,要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多為老百姓建設休閑、健身、娛樂的公共場所。
  

  錦州市民在東湖森林公園休閑游玩。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環境高度重視。”錦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王英超說,“我們將建設更多口袋公園,讓百姓身邊‘綠’起來;持續推進河道治理,讓城市水脈‘活’起來;統籌推進濱河路建設,讓百姓出行‘通’起來。”

  
  錦州東湖森林公園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湖森林公園時,市民孫紅旗正在公園里排練京劇。“總書記講的都是我們盼的。”孫紅旗說,逛公園、唱京劇,現在退休生活特別充實,“我們日子一定越過越紅火”。
  
  今年入汛以來,遼寧出現多輪強降雨,造成農作物受損、群眾財產損失。習近平總書記現場聽取了遼寧省防汛工作匯報,十分關心受災群眾的救援安置情況。
  
  錦州市委書記靳國衛介紹,經過治理,錦州小凌河和女兒河的防洪標準已由1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我們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繃緊防汛這根弦,抓細抓實各項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
  
  推動新時代東北振興,要走創新路,吃技術飯。
  
  在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時不我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只爭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堅持‘板凳坐得十年冷’,新松人錨定自主創新不動搖。”新松公司總裁張進說,一種用于加工精密部件的設備,從研發到實現進口替代,用了10多年時間。
  
  目前,新松公司開發的雙舉升合裝移動機器人,在國內汽車合裝生產線上的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并供應20余個海外知名車企。張進說,新松將推進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協作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等五大系列產品不斷上新。
  

  這是在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拍攝的雙舉升合裝移動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新松公司展廳內,集中展示著遼寧先進科技產品成果:沈鼓集團的140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組、大船集團的超大型油輪、特變電工的±1100KV特高壓直流換流變壓器……
  
  “國之重器買不來。只有自主創新,才能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牢牢抓在我們自己手里。”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說,近年來,一批“新字號”企業在東北拔地而起,未來需要加快培育壯大,從而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注入新的源頭活水。
  
  【為了老百姓的“幸福夢”】
  
  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沈陽市皇姑區三臺子街道牡丹社區時強調,要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社區工作,推動更多資源向社區傾斜,讓老百姓體會到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
  
  “我們的工作目標,就是要把百姓身邊事辦好,讓群眾時刻都感受到黨就在身邊。”牡丹社區黨委書記王暉說。

  
  居民在牡丹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就餐。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一老一幼”牽掛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
  
  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牡丹社區,近年來擴建黨群服務中心,專門為“一老一幼”增添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幸福教育課堂,成為基層治理的示范社區。
 
 
  孩子們在牡丹社區幸福教育課堂學習固定翼模擬飛行課程。新華社記者 王乙杰 攝
  
  20日中午,新華社記者走進77歲居民李水家中。餐桌上,老兩口剛從社區老年餐廳打回的溜肉段、香菇油菜熱氣騰騰……
  
  回想起習近平總書記來家里做客的場景,李水滿臉幸福。“總書記坐在沙發上和我們一家嘮家常,就像自家親戚來串門一樣,問了社區服務很多情況。”李水說,“我們老百姓的日子一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這是牡丹社區居民李水(左二)一家合影。新華社記者 王乙杰 攝
  
  在牡丹社區幸福教育課堂里,孩子們聚在一起,互相展示著自己動手制作的最新作品。
  
  “這個課堂解決了我們雙職工家庭的難題。”居民王江說,“以往最頭疼的就是孩子放學了家長還沒下班。現在不僅這個問題解決了,孩子們在社區里還能培養興趣愛好。希望課堂越辦越好。”
  
  王暉說:“社區就是黨服務百姓的基層堡壘。今后我們將聚焦群眾需求,引入生鮮超市服務站等更多便民設施,把更多的群眾愿景變成幸福‘實景’。”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