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仁風遠播—中新文化的使者徐悲鴻作品特展”在徐悲鴻美術館(重慶)正式啟幕。本次展覽精選了徐悲鴻南洋歸渝時最難割舍和貼身攜帶的《奔馬》《側目》《斗鷹圖》《李惠望像》《放下你的鞭子》等23幅精品原作。
市民在徐悲鴻美術館看展
展品不僅體現了徐悲鴻先生一生與新加坡的緣分與情結,更為廣大群眾深入認識重慶、了解江北架起一座“多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藝術交流橋梁,讓世界看到更加開放的江北。
其實,這已不是徐悲鴻美術館(重慶)第一次“出圈”,它為何備受關注?它的未來將走向何方?美術館是一個縮影。它的背后,依托了江北區近年來深挖文旅資源、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深厚功力,承載著未來“兩高”示范區加速建設的迫切期望,勾勒了一幅盡顯人文魅力的城市發展版圖。
美麗蝶變以畫會友擦亮對外開放“人文交流窗口”
石家花園是一處典型的中西式結合,集書法、石刻、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園林式建筑,原是重慶著名富商、民主愛國人士、時任四川商會會長的石榮廷的私宅。1937年10月,隨著南京中央大學內遷重慶,徐悲鴻來到重慶執教,往后四年同夫人廖靜文居住于此,與江北結下深厚淵源。在這里他創作了大量佳作,籌辦展覽,主導建立中國美術學院研究院,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美術史的發展。
徐悲鴻美術館
2017年,江北區政府決定修繕石家花園徐悲鴻舊居,并進一步開發修建成徐悲鴻美術館。經過仔細勘查,本著遵循“原木材、原工藝、原材質、原形質”的文物修復原則,精心打造,于2020年正式開放。
自開館以來,江北區已高標準舉辦了五場徐悲鴻主題藝術展,展出徐悲鴻真跡作品157幅,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徐悲鴻美術館(重慶)不僅是美術館,更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網紅打卡地。展覽期間,場館日均接待量均達到其承載量的99.6%,吸引成都、上海等全國各地約210余個團體現場參觀。
徐悲鴻主題展不僅受到大眾青睞,整個藝術界也高度關注。展覽期間,累計接待來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區的國內文化和藝術名家近2000余人次。
國內外媒體對徐悲鴻主題畫展同樣高度關注,20余家國內主流媒體推出各類深度報道300余篇,閱覽量達3億人次以上,網絡討論及留言超500萬。徐悲鴻美術館(重慶)的修繕、復原、活化利用,為江北推進“兩高”示范區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深耕優勢放大功能打造重慶“人文藝術新高地”
按照重慶市委對江北區提出的落實“四個率先”、建設“兩高”示范區的指示要求,在畫展的基礎上,打造徐悲鴻藝術街區正式被提上日程。
經過前期充分調研,江北區建設徐悲鴻藝術街區具有絕對的“先天優勢”。盤溪是中國美術精神的發源地和承載地。徐悲鴻于1942年至1946年在盤溪石家花園工作學習4年多,并在此籌建中國美術學院研究院。徐悲鴻《巴人汲水》《會師東京》等300余副作品均在盤溪石家花園完成,占其作品總量的近1/3。中國美術界對江北盤溪評價:“中國美術史繞開盤溪定然會支離破碎”。策劃建設徐悲鴻藝術街區,重現中國美術發展史的盤溪場景,將實現對重慶人文藝術底蘊與中國美術精神的有機融合,快速拉升重慶人文藝術發展格局的高度。
徐悲鴻藝術街區透視圖
街區將以徐悲鴻元素為主題,初步定位為一個有藝術產業支撐、有鮮明建筑符號、有多樣公共空間的中國美術師生朝圣地、多元藝術家聚集地、藝術產“研學游”的產業承載地。通過實行片區建設思路,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建設主體范圍,未來將建成世界知名、全國一流、重慶典范、藝術標桿的集中展示窗口。
全面升級近悅遠來江北文旅“美感與質感”兼具
由復原一棟舊居到建造一個美術館,再到升級打造一條特色街區,這“一條街”的誕生折射出的是江北文旅發展由點及面、深度挖掘、多元發展的高質量道路。
老舊街區紛紛變身最紅打卡地,時尚新街區陸續升級……通過充分挖掘本土資源,江北現在不僅擁有徐悲鴻美術館(重慶)這類“文藝大咖”,也打造出北倉、九街有個單位等“文藝小清新”,還擁有不夜九街、鯉魚池42號、觀音橋金街等“時尚地標”,鴻恩寺陶然居大觀園·新國潮坊等國風美地……呈現出不拘一格、百花齊放的多元化場景,可謂美感與質感兼具。
時尚潮流的鯉魚池42號
在細節處精雕細琢,提升文旅街區質感。持續在不夜九街、九街有個單位、北倉、鯉魚池42號等特色街區,開展公區時尚元素改造。根據節氣、節點布局相關元素。2021以來,新增時尚小品景觀40余處。
在功能上全面拓展,豐富城市文旅空間內涵。鎏嘉碼頭璀璨夜市、不夜九街浪漫獻唱,北倉戶外文創集市……利用公區組織城市設計展、街頭說唱、文創市集等各類活動近300場。
國潮坊
點亮夜色江北,拓展消費場景,以觀音橋、江北嘴、鎏嘉碼頭、三洞橋風情街等為重點區域,投入近千萬元,完成夜間燈飾工程改造。植入城市自助書房11個,讓文化真正走入百姓家,做靚北濱“夜讀”書香之美。
在不斷挖掘轄區特色文旅資源的基礎上,軟硬件服務也不斷升級。江北區文化旅游委圍繞數字文旅終端消費、數字文旅設計及裝備制造,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應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應用、數字娛樂、智慧城市、科技金融等數字文旅產業。自去年以來,引進重慶光子空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入駐江北嘴打造產業基地和科技創新平臺,僅一年時間,吸引重慶翱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107家科創文創企業落地,助力江北文旅發展步入“智能化”時代。
“九街有個單位”文創街區商家
干在實處,也取得了扎實成效。江北成功入選國家第二批文化旅游消費試點城市。觀音橋文娛休閑區獲評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江北嘴、鎏嘉碼頭獲評第二批市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三洞橋風情街獲評首批市級旅游休閑街區。全區文旅產業增加值、增長率綜合排名連續三年(2019-2021)位居重慶市前三。
按照重慶市委對江北提出的落實“四個率先”、建設“兩高”示范區的指示要求,江北區將主動圍繞擔好擔穩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選區“兩副擔子”,聚焦建設文化強市和打造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緊盯文化新業態、消費新模式,加快推進徐悲鴻藝術街區、洋炮局1862、鶯花巷等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推出更多承載江北記憶、彰顯江北特色的文旅精品,串起江北“文化珍珠鏈”,全力營造“近悅遠來”的江北人文旅游環境。(趙倩)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