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習近平的文化情懷丨“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2022-7-20 13:52  |  來源:新華網


  千里運河,迤邐穿行。大運河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奮斗與興盛。兩千多年來,她以世所罕見的時空尺度流淌至今。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大運河也為世界所矚目。2014年,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條貫穿南北5大水系、流經8個省市的千年水脈如何更有光彩地流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牽掛,念茲在茲——
  
  2017年2月,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習近平總書記察看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治理成果時深刻指出,“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
  
  4個月后,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大運河作為‘流動的文化’,既是時間上的流淌,也是空間上的綿延。穿越2500多年、蜿蜒近3200公里,串聯起運河沿岸的一座座城市。她是潤澤百姓的水脈,更是傳承歷史的文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院長賀云翱說。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指導下,各項保護工作整體規劃、有序推進:建立遺產檔案和監測系統,制定一系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地方性法規,出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大運河文化的統籌保護、傳承利用握指成拳。
  

這是2022年5月25日拍攝的揚州市運河三灣景區(無人機照片)。記者李博 攝
  
  2020年11月,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總書記沿著親水步道一路察看,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當時我帶著兒子就在現場。聽到總書記那么關心大運河,我們感到溫暖而充滿信心。”揚州市民張慶深有感慨,“我家幾代人都在運河邊長大,大運河是我們生存的家園,更是不可割舍的根脈。”
  

市民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外參觀(2021年6月15日攝)。記者李博 攝
  
  進入7月,迎來暑期旺季。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志性項目,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每天1.5萬張預約門票,經常在周末實現“秒空”,成為古城揚州新的文化地標。
  
  “博物館因‘運’而生,在沉浸式參觀體驗中,成年人可以探尋大運河的歷史,了解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兒童可以在互動體驗中走近大運河、愛上大運河,感知流動的文化遺產就在我們身邊。”博物館館長鄭晶說。
  
  以生態起筆、以文化落筆,串珠成鏈,一條“文化玉帶”串聯起沿岸無數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掀開大運河歷史的嶄新篇章——
  
  北京大運河文化帶正日漸復蘇,大運河博物館正在以“運河之舟”形象拔地而起;揚州打造集傳統與現代于一身的“非遺”文化園,成為年輕人網紅打卡地、學生研學首選地;蘇州以“運河十景”項目建設提升運河景觀風貌,恢復古驛站、水碼頭等文化遺存,在大運河畔續寫著姑蘇繁華……
  
  沿線35座城市發力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游帶,運河百景熠熠生輝,悠悠運河水帶動一座座城市煥發文明活力。曾擔任大運河聯合申遺辦主任的揚州市文物局原局長顧風感慨說:“大運河迎來了2500多年歲月里新的生命周期!”
  
  從歷史時光里的舳艫千里、漁火延綿,到現實圖景里的物阜民豐、水清岸綠,大運河傳承文脈,生機澎湃。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