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在上世紀20、30年代就被稱為“遠東第一大城市”。很多人會說上海的繁榮,是因為當時的美英法租界打下了基礎,但其實在那個年代,我們中國人自己建立起來的“自開埠地”的繁榮程度,甚至超過了洋租界。
而這個地方就在——寶山。
寶山根本沒有山,為何會叫寶山?
寶山為何差一點就成為首都?
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就誕生在寶山,如此驕傲的事情,最終為何會被判違法而被拆除?
寶山寶地,孕育了寶山人,歷史上那可是華麗麗的出過不少上海灘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是誰?
11月10日,“行知讀書會”的第三期主講人,復旦大學教授李天綱告訴你,寶山,就是海派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哦!
相信你們看完這篇文章,一定會為海派文化、為上海、為寶山驕傲!
01
寶山寶地寶在哪兒?
眾所周知,寶山有個吳淞口,是黃浦江的入海口,一直為上海港船舶進出長江口的咽喉門戶,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黃浦江的入海口不叫“浦江口”,偏叫吳淞口?
原來,永樂二年(1404年),黃浦江穿入了吳淞江,從此“江浦合流”,共用了一個入海口,這吳淞口的老地名也就沿用了下來。
寶山的山,就來自永樂十年(1412年),作為航海標志而堆起來的土山。
清雍正二年,寶山正式成為了一個縣,雖說是新縣,可當時非常富有的幾個老鎮可都歸它管轄。如今我們常聽到的“金羅店、銀南翔、銅江灣、鐵大場”的稱呼,可見當時的富庶。
還有一個“石婁塘”你可能從沒有聽過。李天綱認為這個婁塘鎮正是當年鄭和下西洋的那個鎮。還因為這個地方菜燒得特別好,到那邊吃得好,所以也有說“食婁塘”;還有一種說法,因為那邊的人很賊、很精明,所以又叫“賊婁塘”。
為何寶山是海派文化的發源地?這些老鎮自身發達的江南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因為海派文化中,一部分就是江南文化支撐的,另外很大一部分是外來的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的商業文化和上海本地的江南文化融合在一起,變成了我們的海派文化。
之后,寶山曾在一次次戰火中,成了守護上海的江海要塞,被稱為“七省鎖鑰”,“東南第一險要”。
20世紀初,孫中山定了國服中山裝,而當時定國號的章太炎,要把中國的首都定在寶山的吳淞。因為上海是全亞洲最重要的城市,但卻為租界占據。寶山可以制守入海口,掌控長江,壓制租界。
不過,后來章太炎又嫌吳淞太小,寶山就這樣與首都失之交臂了。
02
上海的發展是從寶山開始的
1842年上海開埠,可以說,上海的發展首先就是從寶山開始的。
1876年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建成,連接的兩端就是蘇州河北與吳淞口。不過沒過多久,它竟然就被大喊大鬧地拆除了。這是為何?因為它是一個“違章建筑”。
原來當時清政府簽訂的租界不包括寶山縣,修路不可越界,外國人也是不能到寶山來的。而且鐵路收益為洋人壟斷,所以寧可拆棄。
所幸的是,這條鐵路拆了也沒沉到海底,而是轉運劉銘傳做巡撫的臺灣,在基隆建成了中國第一條運營鐵路。
1897年我們中國人自己在原址又修建了一條新的。從此,寶山就變成了一個通商的大型商埠。
最早的市政建設,也是從寶山開始。
1890年代,我們中國人就在寶山“自開埠”。
我們自己在寶山開電廠,修馬路,建學校,搞實業,這就是華人自治運動。
1907年張元濟帶領著商務印書館的4、5千員工入駐江灣鎮北面的寶山路,在那里建立了一個超級現代化的商務城。還修建了亞洲最大最重要的東方圖書館,30萬書籍典藏,10萬由許多江南藏書家貢獻的珍貴古籍。商務城把現代技術發展到極致,甚至超過了洋人。
寶山路商務印書館總務處
極盛時期的商務印書館全景
其實,我們上海早在1840-1910年間,就有一個“維多利亞時代”。這個時代中國人自己把所有現代化的東西全部帶到了上海,主要都集中在寶山的幾個鎮,楊樹浦、江灣鎮、甚至到了殷行鎮,也就是今天的五角場那里。
當時的寶山,是按照英國制度來建的,棋盤狀的街道,設總管理處,商務局、通商局,有海關、郵局、碼頭,開設路燈等等都仿造英租界的體系。我們現在到吳淞鎮還可以看到。
到了1930年代,為了抗衡租界,實行的“大上海計劃”,在江灣鎮大興土木,建政府大樓、圖書館等一應設施。
所以,這個時代是寶山能夠成為海派文化源頭的主要原因。
可惜的是,“一·二八”淞滬抗戰,日本人把它們全都付之一炬。當時炸完后的灰燼3個月不盡
03
華麗麗的寶山人
寶山有才,近代尤甚。曾經出過張、顏兩大“華麗家族”。
從“石婁塘”走出的張家,走出過中國最重要的金融家張嘉璈,沒有他,上海就建立不起金融中心。他的弟弟張家森,后來改名張君勱,可以說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家,同時,他也是政治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
張家還有一位,大家就應該更熟了,被翻拍過許多影視作品的原型人物,徐志摩的前妻,新時代女性張幼儀。
這位被徐志摩嫌棄土包子的張幼儀,其實出生超級現代的家庭,離婚后開創了獨立女性事業的一片天。接管了新華女子銀行,并在短時間內扭虧為盈、開辦了紅遍上海灘的云裳服裝公司,最讓人佩服的還是,離婚后張幼儀仍然照顧前夫的家人,前夫的身后事皆由其出面辦妥。
張幼儀的妹妹也是當時上海灘著名的服裝設計師。
另一華麗家族,顏家出過大外交家、大慈善家顏惠慶,顏惠慶曾是中華民國政府總理、中華民國駐美國公使、天津大陸銀行董事長等。
顏家還有一位對上海的貢獻非常大的顏福慶,顏福慶多方籌款造了兩個醫院,一個是華山醫院,另一個是中山醫院。
海派文化最具代表性的,
不是風花雪月,
不是小資情懷,
也不是消費主義;
海派文化有風骨,
這種風骨來自民間社會,
自下而上,腳踏實地,
如今也依然體現在
科技、教育、技術等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