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31日起,由于鄰近居委會因居委干部全被封控無法正常工作,虹口區北外灘街道恒泰居民區黨總支臨危受命,他們和虹口區機關干部、街道聯絡員和虹口消防支隊隊員們一起,扛起特殊責任、拿出特殊擔當,在逆行中詮釋了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3月31日20時,正在安排第一輪核酸篩查工作的吳有康接到一通電話?!皡菚?,有個緊急情況,有居民區因居委干部全被封控,急需你這里去支援……”“好的,我馬上安排?!?/div>
??放下電話,吳有康眉頭深鎖。雖然他毫不猶豫地接手了任務,但他清楚地知道,這個任務很艱巨。原本,恒泰居委轄區內的二級舊里已全部完成舊改,目前實際居住的只有安康大樓里的102戶居民。經過之前幾輪核酸篩查,黨總支已排摸出一份詳細的人口底數名單,并召集了一支包括區、街道機關干部在內的骨干志愿者隊伍,對順利完成第二天的核酸檢測任務可以說是“底氣十足”。
??現在,突如其來的臨時任務是需要他在10個小時內,全盤接手完成6個小區,1042戶3200余位居民的核酸檢測任務。時間緊、任務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居民……一道道迫在眉睫的“難題”考驗著恒泰居委的干部們。
??吳有康迅速行動,立即召集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一起分析研判、討論情況。他將工作人員分成三組,由三位組長帶隊,一組排摸居民名冊、一組實地查看工作布置場地、一組統計相關信息。在吳有康的帶領下,大家各司其職,一直忙到3時,完成了信息梳理和場地布置。由于居民區一些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他們梳理出居民中的年輕人,以他們為“傳聲筒”,迅速傳達核酸檢測的通知。
??5時,只睡了2個小時的居委干部們又匆匆起來,做起了兩個居民區核酸檢測的準備工作,確保6時30分居民們能夠準時有序開始核酸檢測。當天現場,居委干部們“磨破嘴、跑斷腿、操碎心”,終于在18時,順利完成了兩個居民區、超過千人的核酸檢測任務。
??剛理順了居民信息,摸清了小區位置,后面連續幾日,居委干部們又為居民發放物資、抗原檢測、核酸檢測連軸轉,每天還要處理居民打來的各種咨詢電話,幾乎每天都是從清晨干到凌晨。
??居委干部們基本都住附近,但為了便于工作,這些天,他們主動向吳書記提出要住在居委,一個睡袋、一張躺椅就是他們的“床”,即便這樣,也從未有人退縮、放棄。
??安頓好懂事的兒子,他拖著行李箱出發
??北外灘街道社區黨建辦秦志斌,這次作為機關聯絡員也參與了核酸篩查組織工作。
??3月31日晚,小區未被封控的機關干部紛紛趕回街道,一起奮戰浦西疫情防控工作。街道領導電話聯系秦志斌:“你的妻子在浦東單位里封控,雙方老人也封控在各自家中,你家里孩子才六年級,是否需要居家辦公?”
??秦志斌看了看身邊的兒子問道:“爸爸現在要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可能要在單位住幾天,你一個人在家行嗎?”兒子雖然有點緊張,但還是安慰道:“爸爸,你去吧!我可以的,你自己也要小心。”
??看著懂事的兒子,秦志斌眼眶有點酸。在和妻子電話溝通之后,他的決定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安頓完孩子的日常生活,兩小時后他便拖著行李箱出現在了單位。
??在參加居委的核酸篩查工作時,秦志斌也同恒泰居委干部們一起早出晚歸,現場協調、搬運物資、維持秩序一刻都不停歇,每天只能在休息時或吃飯時給兒子打個電話詢問生活和學習的情況,雙方互相報個平安、說聲加油。
??他和虹口區級機關下沉社區的6位干部一起,不僅出力,還發揮了協調各方條線、人脈的作用,助力恒泰居委會的工作。
??秦志斌進了樓組群后發現,很多居民有配藥訴求,他迅速聯系街道,收集了居民的醫??ê筒v后,統一安排集中配藥。
??推遲婚禮帶傷作戰,“我必須帶頭!”
??在虹口區委組織部統一部署下,調配了一支由虹口區消防救援支隊成立的應急物資志愿服務隊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因為考慮到居民區需支援的情況,4月3日,北外灘站副站長、三級指揮員計海峰帶領消防員顧嵩、羅旭陽、孫振浩、黃際豪奔赴防疫一線,協助恒泰居委進行保障物資的發放工作。
??當天14時,5名消防指戰員到達現場,為了確保物資及時發放,他們一刻不停歇輪番“作戰”,直到21時才簡單吃上了一口飯,隊長計海峰更是忙得連晚飯也沒吃上,忍著舊傷復發帶來的疼痛,親力親為,一直到次日2時,完成了10余噸物資的分裝、搬運、卸載和發放,保障了應急物資能夠順利送達封控小區居民手中。
??第二天一早,5名消防指戰員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漢陽居委某小區的核酸檢測工作中去,指導老年人完成核酸檢測登記預約和現場指示引導,順利完成了1300余戶居民的核酸檢測工作。4月5日,他們又火線前往昆山、前進等多個小區,協助搬運、分裝相關物資2600余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4月,本是計海峰計劃步入婚姻殿堂的日子。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計海峰與妻子陳倩協商后,毅然推遲婚禮,主動報名參加應急物資志愿服務隊。他說:“我是一名消防戰士,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疫情面前,我必須帶頭服從大局,和大家并肩作戰!”
??記者 周楠
責任編輯:沈彤 楊博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