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民間收藏家馮建忠:情鐘“紅色收藏” 講好“紅色故事”

2021-12-24 11:15  |  作者:孔鴻聲  |  來源:上海文藝網


提起民間收藏家、上海浦東新區收藏協會會長馮建忠,在上海收藏界可稱是一位翹指可贊的人物,他的“紅色收藏”,在全國收藏界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特別是他收藏的那些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時期所創辦的報刊和相關實物,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均屬于“國寶級”文物了。



幾十年的艱辛收藏,使馮建忠目前已擁有數十萬件(份)的收藏品。走進南碼頭路他的寓所,各種各樣的報刊雜志、年代久遠的各種老物件,堆滿了幾十平方居室的角角落落,其藏品的種類和數量,連他自己也分不清和算不準。說起收藏,馮建忠的話匣子關也關不住,歸納起來為“收、藏、研、展、捐”五方面。

收——省吃儉用四處覓寶

馮建忠有意識收藏的第一件藏品是一份電影海報。在他9歲那年的一個炎日下午,馮建忠到離家不遠的浦東六里電影院看電影,散場后走出影院,恰好看到工作人員在更換電影海報,撕下的正是他剛剛看過的電影《寧死不屈》,他走上前去,甜甜地說:“叔叔,能把撕下的海報送給我嗎?”因為是過時海報,工作人員就順手仍給了馮建忠,這張被撕去一只角的、不完整的電影海報,就成為他的第一件收藏品。   

1979初中畢業的馮建忠跨入了解放軍的隊列。當時部隊每月只有6元錢津貼,他盡量節省下來購買書籍和期刊閱讀,二、三年下來,不知不覺地購集了幾百本雜志。有一次他無意間發覺其中有十多本“創刊號”,其封面、內容都很精彩,還有名人的題字和賀詞。陡然,一個收藏“期刊創刊號”的念頭就油然而生,部隊首長和戰友們都很支持他的愛好,出差或探親歸隊,都能給他帶上一、二本。所以,他復員時背回來一個大麻袋,里面裝的就是二百多冊創刊號。

復員后的馮建忠被分配到上海高橋化工廠,他把每個月的工資大部分都用于收藏,離職后,他更是從牙縫里摳錢買藏品。每星期總有幾天晨曦未露就到各處“地市”去覓寶,幾十年來從未間斷。日積月累,他的居所也就成了名符其實的“儲藏室”了。

藏——慧眼識寶揀漏珍品

能否慧眼識寶,是鑒別一名收藏者的試金石。在馮建忠的藏品中,許多珍貴的藏品,都是他從舊書報、廢紙堆、雜物件中細細尋覓出來的。

有次同女友外出看電影,路過一個書攤時,被一大堆舊雜志“絆”住了雙腳。馮建忠讓女友先去電影院,說自己稍翻一下就趕過來。然而,當他翻閱這堆舊雜志時,不由自主地全身心投入進去,目不轉睛地翻閱了兩個多小時,終于沙里淘金般地尋找到了兩本珍貴的“創刊號”:1923年翟秋白主編的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刊物《新青年》和1954年出版的《美術》雜志。當馮建忠興奮地掏錢付款時,一張電影票掉了出來,這才使他想起與女友看電影之事,當他心急火燎地趕到電影院時,下一場電影也早已開映了。

又一個星期日,馮建忠在古玩地攤內看見一外地人抱著一大捆舊紙,上前一問竟然是電影海報。馮建忠一幅幅地翻閱:《趙一曼》《董存瑞》《英雄兒女》《烈火中永生》《永不消逝的電波》《洪湖赤衛隊》《苦菜花》《花木蘭》《梅蘭芳舞臺表演藝術》等,當這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優秀電影海報展現在他眼前時,他興奮不已。特別是一幅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老兵新傳》的海報,更是少有的精品,他當機立斷掏出了600元,將20多幅老電影海報全部買下。

物以稀為貴。收藏者的“揀漏”水平高低,決定他的藏品檔次優劣。而慧眼識寶的“本領”,是馮建忠以幾十年的時間和金錢練就出來的,這里的酸甜苦辣,不搞收藏的人是難以體會的,馮建忠深有體會地感悟。

研——精閱細查尋根探源

    對收藏品進行認真研究,查清楚它的來龍去脈,是提升藏品價值的最有效途徑。馮建忠對尋覓到的藏品,雖然在購前對它的“身份”就有所了解,但仍然會進行多方求證、尋根探源,真正掌握該藏品所具有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讓它講出真實的歷史故事,方能準確發揮出物盡其用的展示。

馮建忠曾花高價收藏了一本由“世界社刊”1907出版發行的雜志《近世界六十名人》,該雜志的封面是馬克思(雜志稱為“馬格思”)端坐在椅子上的半身肖像,這是馬克思肖像第一次出現在中文雜志封面上。經考證:由陳望道在19204月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首部中文全譯本,其封面選用的馬克思肖像,就是采用了這本雜志上的照片,從而使中國革命志士見識了這位遠在德國的“大胡子”革命領袖形象。《共產黨宣言》的出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理論上和思想上作了積極準備,成為當時國內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又如馮建忠1980年在文廟舊書市場淘到的一份196331日的《新民晚報》,上面刊發了毛主席、周總理為學雷鋒的題詞手跡。經馮建忠探究:上海是最早開展學雷鋒活動的城市。僅228日的《新民晚報》上就登載了4篇學雷鋒的報道,而全國掀起學雷鋒高潮是在32日《中國青年》雜志出版學習雷鋒同志專輯后開始的。由此可見,對藏品的深入探究,方知它是否有真正的收藏價值。

展——分門別類專題鮮明

幾十年來,馮建忠運用自己的收藏品,在全國各地舉辦不同專題的展覽已有數百場,因采用圖片與實物結合、平面與立體交叉的模式,使他的藏品展覽總會得到與眾不同的效果和意想不到的驚喜。

2007514下午,正在浦東新區市民中心內舉辦“浦東老物件收藏展”的馮建忠,突然見到了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市長韓正等陪同下來到了他的展柜。馮建忠只知道有領導要來參觀他的收藏展,卻萬萬沒有想到是溫總理。當馮建忠在給溫總理講解展品時,因激動而講錯了一個人的名子,溫總理即時給予糾正。當溫總理看到張聞天于1926年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和50年代宋慶齡副主席參加某個會議的請柬時,對這些珍貴的藏品給予了高度評價。當溫總理了解到這些展品都是馮建忠的個人收藏,親切地握住馮建忠的手連說謝謝。民間收藏展覽能引得國家總理親臨參觀,這在新中國的民間收藏史上還是首次。

1998年,馮建忠應邀參加《中國青年》編輯部舉辦的“隆重紀念《中國青年》創辦75周年大會”,他帶去了300冊包括192310月由鄧中夏、惲代英在上海創辦的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在內的創刊號,在全國政協禮堂展出,轟動了北京,也引起了中國新聞出版署的關注。2002年,中國新聞出版署到臺灣舉辦“大陸雜志展”,特邀馮建忠同行,并挑選了他收藏的160冊晚清和民國時期創辦的雜志“創刊號”:190511月創刊于東京的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內有孫中山先生撰寫的發刊詞,首次提出了三民主義、商務印書館創辦人夏瑞方19043月創辦的《東方雜志》、19159月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19169月改名為《新青年》)、192512月周瘦鵑主編的《紫羅蘭》、19262月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的上海第一本大型綜合性畫刊《良友》、19349月魯迅主編并撰寫了發刊詞的《譯文》等。主辦方特用32個展柜將這些“創刊號”在展廳中央展示,并標明“馮建忠雜志創刊號特展”。10天的展覽吸引眾多臺灣市民參觀,時任臺灣市長的馬英九也親臨現場,臺灣的5家電視臺和十幾家報紙都爭先恐后地予以報道?;販?,《新民晚報》刊發了《同文同源倍感親切——上海創刊號收藏家馮建忠風靡臺北》的報道。

目前,馮建忠將他的收藏品已初步整理出100多個專題,被列為上海市文化活動配送中心的項目,供企業和社區挑選展出。他說,只有讓藏品公開展示,將歷史融入現代生活,豐富和提升民眾的精神世界,才能使藏品真正發揮出服務社會的政治效應和價值體現。

捐——無償奉獻利國利民

在今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期間,馮建忠除了應中共一大紀念館等單位的邀請,舉辦了5場“紅色收藏展”外,還先后向中共一大紀念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上海龍華烈士陵園、上海楊浦區檔案館,捐贈了他所收藏的“19289月吳振鵬領導同盟罷工時在上海南京路、外灘散發的傳單”數份。

馮建忠收藏的數十萬件(份)的藏品中,有不少可稱是彌足珍貴的文物。馮建忠深知,憑他的個人財力和保管能力,不一定能將這些價值不菲的藏品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所以,近幾年來,他已將自己精心收藏的許多“好藏品”,捐獻給了100多家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等,使這些“好藏品”有了一個安全可靠的歸宿。

1995年,馮建忠將極為珍貴的“12.8”抗戰刊物、五·四紀念刊、抗戰紀念刊等刊物,捐獻給上海抗戰紀念館。

199810月,在紀念《中國青年》創刊75周年活動中,馮建忠將珍藏多年的《中國青年》創刊號贈送給中國青年雜志社,填補了該雜志社尋覓多年而未找見的《中國青年》創刊號空白。

2008年,在上海體育博物館建成之際,馮建忠向該館捐贈了球王李惠堂在上世紀20年代和40年代撰寫的兩本專著《足球裁判》和《球圃菜根集》。

通過“收、藏、研、展、捐”,馮建忠將他的“紅色收藏”愛好發揮到極致。正如他所言: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做好紅色宣傳、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這也是一個收藏者應盡的國民義務和應有的價值所在。


作者:孔鴻聲                   

責任編輯:沈彤         楊博
新聞熱線:021-613185209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