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國圖舉辦“我們的文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字傳承”跨年大展 ...

2017-2-27 15:29  |  來源:央廣網


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和國家圖書館共同主辦,中國民族圖書館協辦的“我們的文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字傳承”跨年大展2014年12月30日在國家圖書館總館南區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是繼“年畫中的記憶”“大漆的記憶”和“絲綢的記憶”后,文化部非遺司和國圖共同舉辦的第四個中國記憶系列專題展覽。展覽將持續到2015年2月1日。
  
  本次展覽共分六部分,包括中國文字概說、文字的書寫、文字的傳播、文字與藝術、文字與生活、文字的傳承與未來,集中展示了文字的歷史變遷與發展現狀,特別從與中國文字相關的非遺項目中挖掘文字的內涵與魅力。展覽共展出文獻、傳承人作品等實物300余件,邀請了24個非遺項目的21位代表性傳承人來到現場,其中各少數民族文字書法的代表性傳承人將同聚一堂,共同書寫“春天來了”“羊年大吉”“和睦之家”等我們的文字,貝葉經制作技藝、湖筆制作技藝、木活字印刷技術等10余個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也將在現場演示制作過程。17位傳承人的作品將捐贈給國家圖書館。
  
  由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字所組成的中國文字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的重要因素,也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擁有著世界上流傳最久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系統——漢字。 在我國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有著為數眾多與中國文字的產生、書寫、傳播和使用相關的項目。本次展覽以文字起源與發展為縱向脈絡梳理從文字起源到今天的現狀;以文字的種類與譜系為橫向脈絡,覆蓋了包括10余種已經消失的文字在內的中國各民族傳統文字;以文字的書寫、傳播、應用和傳承等命題為拓展,側重非遺角度,串連起倉頡傳說、各種文字書法、造紙技藝、填字謎游戲等6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展覽現場,觀眾可以體驗使用中國最正宗的文房四寶,如湖筆、徽墨、宣紙、歙硯等來書寫文字;可以欣賞國家圖書館收藏的與文字主題相關的精品文獻和特色展品;還可以目睹難得一見的書寫文字演變歷史的百米長卷、中國最大的填字謎接龍游戲卷軸、北京勵志堂科舉匾額博物館所藏匾額和古代名硯以及其他珍貴的民間收藏。在近距離接觸各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同時,可以觀賞由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制作的非遺項目專題片與傳承人口述史,深入直觀地了解相關項目的工藝流程與技藝特點。
  
  展覽期間設置了豐富多彩的讀者體驗活動:帶你認識古代文字樂譜的音樂會、為小朋友講述文字故事的親子活動、木版水印和古籍修復現場教學、“舌尖上的文字”體驗活動等。為配合本次展覽,國家圖書館還策劃了6場“我們的文字”專題系列講座,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印章(篆刻)中的文字美、中國少數民族文字文物、女書的魅力、漢字與歷史文化、漢字的性質與結構以及漢字與單詞的對話等主題為讀者朋友解讀文字的魅力。
  
  為擴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宣傳、呼吁全國人民提高對“我們的文字”所面臨危機的認識,增強中國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在國家圖書館展覽閉幕后,“我們的文字”展覽將開啟向全國圖書館的巡展活動。參與巡展的圖書館包括新疆、黑龍江、安徽、福建、四川、貴州、甘肅等省級圖書館,以及廣州圖書館、廈門圖書館和蘇州獨墅湖圖書館。值得一提的是,廣西桂林圖書館號召組織全市20多家區、縣圖書館聯合參與“我們的文字”聯展活動。國家圖書館肩負著引領圖書館行業開展社會教育的責任,將自建資源無償提供給各公共圖書館,身體力行地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做出切實貢獻。
  
  為完整解讀非遺中的文字傳承,國家圖書館2014年啟動了中國記憶項目“我們的文字”專題文獻資源建設。該專題是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涉及領域、地區、民族最多的一項專題資源建設。中國記憶項目中心派出5個拍攝團隊,歷時一年,行程5萬多公里,遠赴吉林、遼寧、內蒙古、安徽、上海、浙江、四川、云南、陜西、新疆、西藏等50余個城市和鄉鎮,拍攝了與文字有關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0項、傳承人及專家37人,采集影像資料、口述史料共計約400個小時?;谶@些資源編輯制作的29部非遺項目專題片、18位非遺傳承人的口述史和1部宣傳片,于展覽開幕當天在國家圖書館網站中國記憶“我們的文字”專題頁面發布,并在國圖手機門戶同步上線。同時,中國記憶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紀錄片展映活動在國家圖書館北區學津堂拉開帷幕。中國記憶項目自2012年啟動以來,一直以保護和發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各民族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為己任,并開展了一系列專題資源建設工作,基于這些視頻專題資源編輯制作的48部非遺項目專題片將從展覽開幕起展映一周,為讀者奉上一場非遺主題的視聽盛宴。
  
  知識普及型讀物也于展覽開幕當天同步開始發售。該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融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語言深入淺出;將與文字有關的60余個非遺項目融入其中,以全新的視角講述文字的故事;內容縱向貫穿文字發展全部歷程,橫向覆蓋我國全部30余種傳統民族文字和10余種已經“消失”的神秘古代文字,并從文字與民俗、文字與藝術、文字崇拜、文字的記錄與傳播等不同角度來解讀文字主題;書中配有300余幅獨家呈現的珍貴圖片,以及眾多國家圖書館館藏古籍精品,是認識文字、了解文字不可或缺的微型百科全書。另外,隨書附贈的文字“消寒圖”取自清代道光皇帝御筆,是在一筆一劃的填涂中迎接春天到來的獨特民俗“日歷”。國家圖書館將向傳承人、讀者代表及巡展圖書館贈送該書。
  
  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是我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部署,全民閱讀法草案已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并列入國家立法計劃。地鐵作為公共交通工具,是現代城市人的重要出行方式,也是培養閱讀習慣、宣傳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有力平臺。以“我們的文字”為主題,國家圖書館開啟與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閱讀推廣系列活動的合作。在地鐵站或地鐵車廂里,乘客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免費獲取與文字相關的電子書;可以觀賞由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制作的相關專題片;還可以參觀微型展覽。今后大眾可以在地鐵里享受的閱讀服務還會更多。
  
  如今,閱讀的概念早已不只是讀一本書那么簡單,閱讀可以是瀏覽視頻、觀看展覽、聆聽講座,我們可以通過越來越多的渠道來獲取信息和知識,以“我們的文字”為主題的專題資源庫、展覽、書籍和講座等立體閱讀推送的方式,體現了國家圖書館如何更好的發揮國家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引領圖書館界積極拓展推廣閱讀的方式,改變社會讀書氛圍,倡導國民閱讀風氣。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