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為文娛領域的風清氣正作出努力 上海舉辦文藝工作者藝風藝德專題培訓班

2021-9-10 14:03  |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我活著一天,就要為祖國、為人民做事情。”昨天,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舉辦的全市文藝工作者藝風藝德專題培訓班在市委黨校開班,“七一勛章”獲得者、作曲家呂其明的一席肺腑之言讓現場響起數次掌聲。91歲的呂其明稱在座文藝工作者為“戰友”。他說,自己不是講課,而是和大家說說心里話,匯成一句話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培訓班為期兩天,匯聚了來自上海文化娛樂領域有代表性和社會影響力的近200位人士,通過專題講課、學員座談、藝術家分享等多種方式,重溫黨的初心,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奉獻文藝精品。學員們表示,要時刻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積極回應人民關切,始終站穩人民立場,走好群眾路線,在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要積極參與文娛行業綜合治理,嚴于道德自律和職業自律,堅決抵制“飯圈”亂象,堅決抵制泛娛樂化,堅決抵制高價片酬,開展專業權威文藝評論,為文娛領域的風清氣正作出努力。
  
  評價用人摒棄“唯流量論”
  
  “劇團排練慶祝建黨百年的話劇《日出東方》時想用《紅旗頌》的旋律,拜訪呂老,他說,你們用,不收分文。我們身邊有很多前輩榜樣,就像指引我們的燈塔,前有張瑞芳、孫道臨、趙丹、王丹鳳……身邊有秦怡、牛犇、達式常、梁波羅等藝術家言傳身教。”與陳龍、孫儷、唐嫣、李宗翰等4位劇團演員一同前來的上影演員劇團團長佟瑞欣說,“藝風藝德的培訓非常及時,劇團最近也在辦語言培訓班,和達式常等前輩藝術家共讀經典時,大家發現還有差距、還需努力。秉持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個人私德,不斷提高自身的學養、涵養、修養,把培訓班所聽所學,分享給劇團所有演員。”
  
  “好好拍戲、拍好戲,一起維護良好的行業生態。”演員孫儷說,給觀眾帶來更多有意義、有信仰、有好的價值觀的作品,就是身為演員的理想。
  
  “最近影視行業正在面臨一場深刻的靈魂洗禮,需要每個從業者對照初心、鍛造匠心、對藝術報以敬畏之心。”檸萌影業董事長蘇曉從青島《超越》片場趕來,這是一部講述兩代短道速滑選手薪火傳承、理想不滅的電視劇,“拍攝很艱苦,800人團隊在零度左右的冰場每天奮戰12個小時,胡軍、沙溢等演員甘當綠葉、低片酬出演。片場上沒有明星,只有汗流浹背的演員。”
  
  “作為影視制作方和行業資源平臺方,要帶頭抵制天價片酬、合理配置成本比例,在創作上把社會效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把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統一起來。”騰訊影業副總經理申少峰提到,繼電影《1921》后,騰訊閱文“時代旋律”三部曲的《心居》《人世間》也將與觀眾見面,“作為互聯網影視公司,我們也有責任進一步改善內容推薦算法,在產品評價和藝人使用上摒棄‘唯流量論’,走通走好‘內容模式’之路。”
  
  《心居》作者滕肖瀾說:“作為一名寫作者,我手寫我心,作品是一面鏡子,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和心。只有自身行得正,才能寫出傳遞真善美的作品。”
  
  以責任意識營造清朗風氣
  
  培訓班9時開始上課,7時30分,家住郊區的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會長劉煒就趕到了現場。“好幾年前,我就問過自己一個問題,作為網絡作家,我們的作品有底氣讓自己的孩子閱讀嗎?內容是否健康,能否激勵讀者奮發向上?”劉煒說,面對網絡文學作品的受眾,尤其是低齡讀者,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的創作行為,“認認真真寫作,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讓讀者開卷有益。”
  
  “走進練功房的第一天,老師們就教育我們——藝德修養決定一個人的藝術境界。”舞蹈家黃豆豆回憶,自己還是一名學生時,學校通知周六上午去參加舞蹈界前輩大家賈作光的劇目排練,“那時賈老師年過七旬,舞蹈開排那天早上,他比原定時間提前了近40分鐘到達排練廳。當我們這些徒子徒孫啃著饅頭、掐著點兒趕到,賈老師已練得渾身大汗淋漓。前輩為了完成好一場演出,可以做到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訓練,我們這些晚輩還差得太遠。”
  
  “我算不上書法家,只是書法理論工作者。”79歲的上海文史館館員劉小晴帶領上海書法名家多次遠赴云南紅河指導當地青少年書畫學習,扶貧幫困,捐款數百萬元,“我的生活很簡單,對物質沒什么要求,看到孩子們有了生活用品、學習資料,比什么都開心。”
  
  “自律、盡職、擔當。”上海芭蕾舞團首席主要演員吳虎生把“藝風藝德”總結為六個字,“芭蕾進步緩慢,唯有每天咬牙訓練,一旦停歇,身體肌肉騙不了自己,也騙不了觀眾。因此,疫情期間,我們戴著口罩也要繼續訓練。芭蕾需要自律,做人也是如此。隨著舞團的市場化運作,舞者面前的機會和選擇變多了,周圍的雜音和干擾也變多了,但我堅信,唯有自律,方能自由。”
  
  “把觀眾的喜愛引向舞臺、引向傳統文化,讓大眾得到更多藝術享受,這是文藝工作者最美的光環。”回到母校擔任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校長的昆曲演員張軍說,轉入戲曲教育事業就像踏入一條大江大河,更加心生敬畏,“不僅是藝術工作者和藝術作品的創造者,某種程度上成為創造者的創造者,必須守正創新,繼續為傳承中華文化不斷努力。”
  
  “不碰紅線、不觸底線對文藝工作者而言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們的節目和文藝作品要向傳遞時代精神、提振整個民族和社會精神世界高度的目標精進。”主持人曹可凡說。
  
  “網文市場從訂閱為導向,轉向讀者優先的免費模式,更多作者乃至大神級寫手有了積極參與現實題材創作的沖動和行動。”在閱文集團擔任內容主編的林濰克觀察到,網絡文藝工作者對作品的社會價值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
  
  談到文娛領域的“飯圈”亂象,作家、評論家簡平說,文藝評論界對此早有批評,但力度不足、影響力不大,“通過學習培訓,強烈感受到要在這次文娛領域綜合治理中,自覺踐行黨的要求,自覺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批評,敢于亮劍,展示文藝評論應有的、強勢的責任意識、引領意識、直面意識,為營造清朗的文娛領域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