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不可復制的傳奇——《葉辛傳》讀后

2021-5-21 15:19  |  作者:廖毅  |  來源:上海文藝網


  讀完厚厚一本《葉辛傳》,我在心里感嘆:“葉辛是不可復制的傳奇!”
  
  葉辛是世人公認的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他的名字從未淡出文學界,他的作品始終以緊扣時代、貼近生活、揭示人性、直擊人心而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上海作家林影女士撰寫的這本傳記,以文學的手法,生動描摹了葉辛先生從一個籍籍無名的插隊落戶知青,如何在孤獨與困境中掙扎奮起,一步步走向中國文學高峰的傳奇人生之旅。她坦言,曾隨葉辛帶隊的作家代表團外出考察,也專門采訪過葉辛老師,而且幾乎讀完葉辛出版的100多本書。為了寫好這本書,她還專程前往當年葉辛插隊落戶的貴州山寨采訪體驗。在她的筆下,一個卓爾不群、個性鮮明、勤勤懇懇的葉辛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我說葉辛是不可復制的傳奇,不是要否定其他優秀作家的成就,而是縱觀葉辛的成長之路,有許多方面確實是普通作者難以企及的。
  
  首先,他對文學的熱愛近乎癡迷。他從小熱愛文學,小學、中學階段就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并立下了要當一名作家的理想。即使頂著“從小就有資產階級名利思想”的批評帶來的壓力,他也毫不動搖。到貴州農村插隊落戶的時候,別的知青帶去各種吃的穿的,他卻帶了幾大箱子書。農閑的時候,其他知青打撲克、瞎游逛,他卻呆在知青點的破屋子里認真看書寫作。可以說,大量中外名著的閱讀,為他奠定了很好的文學素養和創作基礎。
  
  其次,他對目標的執著近乎瘋狂。從《葉辛傳》里看到,葉辛有過迷茫,有過為生存而愁苦的時刻,但在創作上從來不打退堂鼓,即使遭遇一次次退稿,他卻窮且彌堅。在大批知青陸續回城和就業后,葉辛至少遇到過三次命運的轉機,一次是安順師范一位負責招生的老師,專門跑到他寫作的破廟里,動員他去報讀該校。他卻不愿擱下正在創作的長篇小說《錘煉》,也不愿意承受因為出身不好可能在政審中被刷下來的難堪,毅然放棄這次機會;第二次是他寄出長篇小說《錘煉》不久,經所在大隊推薦,他被貴州省水電學校錄取,可去報到途中路過公社,又接到公社副書記轉給他的一封信,信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寄來的,通知他到上海改稿,改好后準備出版。眼看多年奮斗有了一線曙光,葉辛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按當時的情況,他到上海改稿少則十天半月,多則半年數月,不能如期上學,名額不予保留,只好退給公社,轉道去了上海;第三次更誘人,全國恢復高考后,許多高校求才若渴,剛出了三本書,在文壇上初露頭角的葉辛,也收到了復旦大學拋來的橄欖枝,動員他復習報考,而且錄取基本無懸念。可當時,由他的兒童文學處女作《高高的苗嶺》改編的電影《火娃》正在拍攝中,他沒心思也沒精力顧及其他,再一次婉拒了招生老師的好意。最終他與大學失之交臂,卻以初中畢業的身份登上了中國文學的高峰。這樣的取舍,在當時他所追求的文學之路前景并不明朗的情況下,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再次,他對夢想的追求永無止境。葉辛以一部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及同名電視劇,使他成為“知青文學”的代表。一般認為,在同一題材有這么一部作品已經很了不起,再寫既無必要,也很難突破了,還不如把精力用來開發新的題材。事實上很多作家也都是這樣做的。但葉辛并不就此止步,在不斷挖掘新題材,創作新作品的同時,從未停止對知青這個群體的關注和思考。在《蹉跎歲月》之后,又創作了《孽債》《客過亭》等家喻戶曉的作品,著名作家張抗抗評價:“葉辛的創作如同一臺攝像機,完整地記錄了知青各個歷史階段,填補了知青文學轉折期的空白,可以說畫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圓。”葉辛這種永無止境的追求,噴薄出旺盛的創作力。他從28歲出版兒童文學處女作《高高的苗嶺》,至今40多年間,共創作出版各種圖書100多部,平均每年出書3部左右。即便現在已是70多歲的老人,早已名滿天下,依舊每天筆耕不輟,這需要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做到,需要多么強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做到?而且,葉辛寫得一手好字,他的創作竟然不用電腦,竟是一筆一畫寫出來的。他前些年出版的散文集《打開貴州這本書》,就是他的手寫稿影印本。
  
  葉辛之所以成為葉辛,除以上因素外,不能不佩服他在長期生活中練就的“兩副目光看中國”的本領。如葉辛所言,他生長在上海,自小對上海的街街巷巷非常熟悉,插隊落戶后,他習慣用一副城里人的眼光好奇地打量農村的一切。而他在農村生活的時間久了,再回城里又多了一副用農村人的眼光觀察城市的維度。兩幅目光自由切換,使他有了不同常人的觀察力、體驗感,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我們知道,寫知青題材的作品很多,但影響最深遠、生命力最強的還是葉辛的作品。寫城市題材的作品同樣很多,但葉辛寫的《家教》《華都》《問世間情》等獨樹一幟,和他的知青小說一樣受到廣泛的關注。
  
  葉辛是不可復制的,他的傳奇是他那一代人的傳奇。但葉辛那種為夢想孜孜以求,為目標砥礪奮進的精神是任何時代都不過時,任何人都可以學習的。尤其是他那句“作家的名字是寫在讀者心上的”,堪稱至理名言,值得所有作家謹記。
  
  2021年5月15日 于上海
  


  作者簡介:廖毅,男,筆名黔人。籍貫貴州羅甸,客居浙江杭州。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西部散文學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新聞、散文、言論、報告文學等作品15部。策劃、主編各類書籍12部。
  
  獲“中國時代新聞人物”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特等獎、中國經濟新聞大賽一等獎、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優秀作品獎、2014華文詩歌散文邀請賽(散文)一等獎、臺灣《旺報》海峽兩岸交流故事征文佳作獎等榮譽。
  
  紀實文學《溫州女老板》被新聞出版系統選入“農家書屋”指定用書,散文《沒有花邊的新聞》入編中小學生德育讀本《當代中國著名人物美德故事》。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