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康鵬 見習記者趙蘭靜 通訊員周明德)武漢開發區(漢南區),以東風大道為X軸,全力三路為Y軸,全力北、全力南兩個企業社區遙相對稱,相隔僅2.7公里。1萬多居民全部是產業工人,來自區內的上百家不同企業。
產業工人平日工作繁忙,流動性大,業余生活單調,黨組織如何發揮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和工作引領作用,讓職工快樂生活?如何幫助非公企業、外資企業建設好“紅色陣地”?
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初步探索出了“全力模式”,獲得了寶貴經驗。政府集中建設企業社區,完善生活設施,并通過黨建服務企業和職工,企業只需一心一意抓生產。
該區向職工社區選派了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98名,新組建“兩新”(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黨組織269家,建立起“紅色陣地”。目前,企業社區均已建立健全的黨組織,觸角延伸到樓棟,并打破企業圍墻,成立“大黨委”,聯合社區與企業之力,開展各類黨建活動1100余次,密切了黨組織與企業管理層、黨員、職工群眾的關系。
記者在全力北、全力南社區看到,社區均建設了食堂、超市、網吧、KTV、美發、藥店等基礎設施,以及乒乓球場、羽毛球場、臺球區、圖書閱覽室等文娛設施。晚上和周末,不少職工前來健身娛樂。社區還定期組織聯誼、相親、游戲等活動,豐富職工精神生活。
“我國正在經歷快速城鎮化,產業工人聚居區,一般只提供物業等基礎服務,這種以黨建帶動職工服務的‘全力模式’國內不多見。”相關負責人表示。
全力北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曉兵介紹,成立社區之前,該社區經常發生偷盜等治安事件,被公安部門列為“高發案小區”,社區成立僅1年后,就摘了帽子,成為“先進治安”小區。黨組織的服務,也提高了職工對企業和城市的認同感,留住了人才,改善了城市投資吸引力。
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是武漢發展工業的“主戰場”,擁有上萬家工業企業,20萬產業工人。該區大力實施“紅色引擎”工程,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其黨建工作結合區域特點,重點圍著企業轉,圍著項目干。目前建成了全市僅有的4個企業社區。
市委黨校教授李珞山評價,企業社區黨組織建設卓有成效,黨的服務得到開展,社區黨的網絡化建設初步形成,并加強了居民參事議事制度建設。他建議,“政府及街道應齊抓共管,多支持合作,多當媳婦少當婆”。
武漢開發區(漢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企業社區黨建力度,深化服務,將其打造成國內標桿。
全力北社區位于武漢開發區,目前已有格力、德爾福等20余家大中型企業員工入住,配備了食堂、超市、網吧、藥店等基礎設施 記者李永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