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引育用留”人才撬動企業創新發展——洞涇鎮打造近悅遠來、活力迸發的人才環境

2021-1-30 08:06

  人才歷來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資源。近幾年,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對人才的“磁吸”力量越來越強,在素有“人工智能小鎮”之稱的洞涇鎮,集聚著科大智能、保隆科技、九高節能等一大批科創企業,呈現出人才近悅遠來、創新活力迸發的喜人態勢,這得益于政府和企業聯手推出的“引育用留”人才政策。
  
  善引,人才政策加碼吸力強
  
  23歲的鮑晨是洞涇鎮九高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板塊的一名工程師。去年7月,他從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電子信息專業畢業后,加入九高節能公司。問及當初放棄回老家、甘愿做“滬漂”的原因,這位寧夏小伙兒幾乎未加思索地說:政策好啊!”“
  
  鮑晨看重的好政策具體指什么呢?洞涇鎮人才發展工作負責人介紹說,優化升級后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1+10”人才政策現在幾乎成為企業招兵買馬的“殺手锏”。該政策涵蓋了積分管理、青年創業、成果轉化、技能培訓、薪酬扶持、人才安居等關乎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系列“利好”。
  
  與鮑晨想法一致,科大智能機械設計工程師于女士2018年從深圳輾轉加入科大智能。“聽說這邊人才政策特別好。”于女士說,她決定來松江時,父母并不支持,而是希望她回老家山東發展,但生性好強的她一心想在外闖出一片天。到園區報到那天,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一路陪同把她送到了員工宿舍,這讓初來乍到的她感到特別安心。而今,兩年過去了,于女士早已搬出員工宿舍,住進了人才公寓,除去政府補貼,自己每月只需支付2000多元房租。此外,作為科大智能項目研發負責人,她還享受到了區里提供的特殊人才薪酬補貼,遠在山東的父母也放下心來了,隔上幾個月還會來女兒工作的地方看看,松江成了于女士的“第二故鄉”。
  
  巧育,匠心熔煉人才成長快
  
  入職不到半年的鮑晨深有體會地說,即使來了,倘若不盡人意,必然不愿留下。但值得慶幸的是,在松江,在洞涇,在九高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有足夠多的獲得感讓他安心留下,為公司發展貢獻力量,為歷練自己繼續努力。
  
  徐偉祖是鮑晨的入門師傅,平日里,大家伙都叫他“徐工”。在鮑晨眼里,徐工對新進員工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不管遇到任何技術上的困難與不解,他都不遺余力地解答指導。對此,徐偉祖說:“公司歷來就有以老帶新的傳統,大到系統的業務培訓,小到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指導,老員工都有義務為新員工指路導航。”
  
  “一般而言,新進員工3到6個月就能進項目組。”九高節能智能制造板塊總經理黃冠宇介紹,公司的育人辦法可以用三個字概括,即“帶”“幫”壓”。其中,帶”是新員工的第“ “一個“練兵場”,由資深技術能手帶教;待新員工可以獨立參與項目時,員工之間倡導“幫一把”“拉一把”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此外,公司幾乎每個月都會推出重點項目歷練新員工,幫助他們化壓力為動力快速成長。
  
  與九高節能的“工匠型”人才培養模式不同,科大智能采取分類管理激活人才培養固有形式。據科大智能人力資源部經理常楠介紹,公司針對研發人才、中高層管理人才、新進管培生的不同知識技能特點和職業發展路徑制訂了定制化、多樣化的人才培養計劃方案。同時,公司啟動了高階管理人才培養“X計劃”,該計劃以人才測評、團隊教練、工作坊、項目模型等形式對受訓人員進行全方位跟蹤輔導式培養,培訓過程中既有具體項目實操,也有培訓課程嵌入,全面提升受訓人員的管理知識和實操技能,更好地匹配企業發展實際需要。
  
  敢用,松綁解絆發展干勁足
  
  除了用足心思培養人才,敢用新人也成為各家企業創新發展、增添動能的“源頭活水”。科大智能人力資源部“90后”小伙楊震是一名新進培訓專員,入職8個多月來,讓他感觸最深的就是企業人盡其用的氛圍,公司不以資歷論英雄,只要有能力,任何人在這里都能發光發亮。
  
  常楠直言,在人才管理上,科大智能歷來崇尚的就是“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以楊震為例,盡管入職不到1年,公司就為他提供了參與組織策劃人才梯隊培養項目的機會,楊震也通過自身的努力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贊許。
  
  在九高節能,新進員工也有足夠的空間揮灑才能。去年11月6日,“老法師”徐偉祖在公司微信群發布了一條名為“智能排產系統”的工程項目招募榜,榜單發布后,鮑晨、張凱旋等新進員工隨即“揭榜”,并快速確定了項目小組分工,不到兩個月,該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黃品冠說:“年輕人執行力強,做事有激情,這是公司所看重的,為人才發展松綁解絆,放手讓他們去干,企業創新發展才有希望。”
  
  愿留,服務提質見效人心暖
  
  人才引得進來,還要留得下來。眾所周知,人才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需要在機制創新、環境優化、服務提質上發力。而今,安心留在松江發展成為不少外來人才心底最強烈的愿望。
  
  “能夠在松江落戶,過去的同事都很羨慕!”說這話時,科大智能技術部梁先生面露自豪之色。2016年,梁先生從青島來到松江,作為一名湖南人,當時如果回家鄉,購房、孩子讀書等壓力都會小很多,但看重發展平臺的他決定在松江試試看。“老早就聽說有希望落戶,但沒想到這么順利。”梁先生說,想象中,辦理落戶手續應該非常麻煩,但事實上,不管是政策解讀還是提交材料,他幾乎沒有操太多心,方方面面都由政府人才服務部門和公司人力資源部幫他打理,“線上申報為主,線下審核為輔”的人才落戶政策讓他絲毫沒有“跑腿”的壓力。“發展態勢好,政府服務到位,留在松江發展,我沒有后顧之憂。”梁先生說,如今,孩子已經1歲多了,家人也都定居松江,他正計劃在松江買房。
  
  “增強人才幸福感與歸屬感,關鍵要為人才發展提供服務保障,暢通人才服務渠道。”洞涇鎮不少企業人才部門負責人都表示,得益于松江大力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和在落戶、購房、租房等方面向人才傾斜的優渥政策,企業在解決人才發展后顧之憂上省了不少心。接下來,企業將繼續不遺余力創新探索優秀人才的“引育用留”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