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杜氏雕花樓)于2020年8月1日起有序恢復開放。
注意事項
1、個人參觀無需預約。團隊參觀請預約,預約電話:021-33520722。松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實行流量控制,同一時間段參觀人數不超過30人,超過限流人數時將分批進入。
2、疫情期間,請您參觀時做好個人防護。進入基地前請出示綠色隨申碼,佩戴口罩,并配合工作人員檢測體溫和登記信息。隨申碼黃色或紅色、未佩戴口罩、體溫37.3度以上者不得進入。基地內禁止飲食,禁止吸煙,參觀時請全程佩戴口罩,不聚眾,不長留,自覺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
3、為保證人員和文物本體安全,松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二樓停止開放使用。
讓我們共同營造健康、文明、有序的游覽環境。
基地地址:松江區中山西路266號
開放時間:9:00-16:00,周一閉館
聯系電話:021-33520722
交通路線:松江公交4路、5路永豐小學站下后步行約200米
明清時期的松江城杜氏大家族聚居倉城地區。從秀野橋到大倉橋之間,被列入松江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的杜家建筑有十余處,包括杜氏雕花樓、杜氏宗祠、杜氏佛堂等。杜氏雕花樓為杜嶺梅的住宅,建于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在1930年代拓寬中山西路時拆除了南部的部分院落,現存四進:前樓、走馬樓、后屋與廂房。現存宅院坐北朝南,面闊12.2米,進深44.5米,為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風貌,有多組木結構二層樓房,為松江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二進為清代建筑,沿街面為三開間的二層木結構房屋,硬山屋頂。穿過過廳與天井,跨過花崗巖鑲嵌的宅門,樸實的儀門上書“紫氣東來”四個篆體大字。儀門以北的天井被一層樓高的白色花園墻分割成三個小空間,中間為通道,東西各有相對獨立的鵝卵石鋪地小花園。
第二進的正廳為客廳,是主人會客之處。東西兩側各有房間,透過花格木窗,可欣賞南側小花園。穿過客廳,天井垂滿藤蔓,四周的屋檐與黑色的滴水瓦組成框景。“回”字形的木樓四周均采用大面積的玻璃窗,讓東西南北每一個面都能獲得采光與通風。
向北移步,第三進雕花樓為民國時期建筑最為精彩,為當時杜怡清(據說民國時曾任松江區區長)為新婚而翻建。朝南的正立面一層和二層均有外廊,從立柱、掛落、欄桿扶手到門窗額枋均覆蓋了豐富的雕刻。
木雕造型多樣,線條豐富,或花卉蟲魚,或人物山水,或西式圖案,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受到西方建筑藝術的影響,小樓有西式的雕花圖案并選用一些西洋建筑材料,如東廂樓玻璃原為英國進口花玻璃、鑄鐵圍欄等。最后一進是傭工們活動的場所,東邊有穿弄可直通前廳。
目前雕花樓為松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不定期展示松江區的顧繡、草龍舞、十錦細鑼鼓、皮影戲、余天成堂傳統中藥和江南絲竹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